梦醒修真录 第九章 扭曲的观念和扭曲的时间(4/5)
尸咬过,凭什就么知道没血没肉的灵体,就不怕僵尸呢?”还有比较糊涂的人,在一边徘徊着低声道:“那叫干玉的美女,现在也是个僵尸了,我倒愿意被她咬上一口。俗话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咱们修灵的,反正也是半个鬼了,生前未曾风流过,不如现在补上?”
但那群灵体都是胆小如鼠之辈,图个嘴巴上痛快以后,也没人真敢靠近临将臣和干玉的,虽说岐伯给人感觉随和亲切,可干玉的美丽和临将臣的凶恶都是大有邪气的类型,前者让人敬而远之,后者让人畏而避之,美丑虽有差异,但视觉效果带给人的心灵冲击都差不多。
刘迦对临将臣传音道:“你随便找一个地方安坐下来,一心去体会那身体‘虽有非实’的境界,细细体会你是如何害怕那血骷咒的,你体会得越深、越真切,倘若能如实观照那恐惧,如实观照那身体的幻有假相,血骷咒不解自消。”
同时他又传音给小云和破禅锋道:“小云,破禅锋,你们两位到临将臣身边去陪着他,如果他误入邪道,随时阻止他。”破禅锋最乐意干的事,便是给人当老师,话不多说,立时来到临将臣身边。小云则远远留意,并未过去。
临将臣现在气势全消,面无人色、垂头丧气地坐在一片草丛中,就如一个受了打击而终于精疲力尽的粗野汉子一般,落魄之极。听得刘迦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心情来反驳,只是耷拉着脑袋,黯然无神。多想一会儿,毕竟解咒的重要性胜过一切,也就渐渐安下心来,闭目体会去了。
破禅锋没忘了在临将臣身边强调道:“大僵尸啊,我老哥的话里面有两个重点,‘一心’和‘体会’,你明白吗?不明白的话,可以问我啊。”见临将臣已没心思和他较劲,只是闭目不语,他下面的话也就没了对象,剑身插在土中,颇为无聊。
那斜阳之下,微风轻拂,宽阔的草地上,临将臣坐着而依显高大的背影,再加上破禅锋立在身边,寒光偶闪,人剑潇潇,大有英雄没路的意境,让远处的众灵体极为感概。更有甚者忍不住吟诗作赋起来,将那修仙的孤独与寂廖的情怀大肆渲染一翻。
刘迦安顿好临将臣,专注一心,观照起来。过得多时,那尚未破尽的积习又开始涌了上来,他微感不适,但只旁观,并不落于境中,暗道:“这积习中多有过去与未来的时间观念牵绊,倘若我彻底摆脱这惯性,那时间一相,当不能障碍我了。没有这大障碍,许多事实真相便能清清楚楚。”
却不知因他心有所系,急于找到玛尔斯等人,又暗中想知道当年应劫时的真相,这一念恰恰正落在“要摆脱束缚”的相中。六祖慧能的师兄神秀,那时以“身是菩提树,心是明境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为偈,被慧能识破其修为漏洞所在,正是他观念中尚有“尘埃”需要拂拭,正是他意识中尚有“净秽”差异,如此相对二元,将神秀的心捆住了,不得解脱。因此慧能才将其禅偈改过来,变作“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针锋相对地指出其知见的错误。
后世学人中,像chgor这等大糊涂虫、大昏沉鬼,多有把慧能大师的话当作境界来参研的,却忘了那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慧能当初针对神秀的误见而作,倘若真以为慧能大师的那句偈言便是真境界所在,岂不是又落在“本来无一物”的相对中?因为执着于此境界时,不正是将此境界又挂在心中了吗?又如何能“无一物”呢?这境界本身不是一物吗?证道历程,时而需要有香象截流、力挽狂澜的大手笔,时而又需要如巧妇绣花的细微绵密,刻舟求剑、照猫画虎,不知变通,正是修行大忌。
刘迦的心本不落于假境,本不住于相对,但积习中的“关怀”、“慈悲”、“助人”等观念尚未超脱至“大慈悲”、“大关怀”、“无相助人”的境界,那不忍别人因为自己而受难的观念,立时将他绑定。那想要“摆脱束缚”的念头,正使他把所谓“束缚”看作了一个真实的东西,需要他去摆脱,需要他去克服,不知不觉地正进入束缚之中。正如那神秀总觉得心是不干净的,是不清静的,需要人为地去擦干净一般。
这并非刘迦的境界退转了。各位要知道,那人的积习中,与“恶”相关的部分,极易去掉,因为只要心中明白“因果报应”之理,在恐惧与良善的带动下,“恶”习自然消除。可与“善”相关的部分积习,就不同了。因为这部分积习并不带来恶果,并不带来痛苦,甚至带来诸多可见的好处,修行者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忽视了。
刘迦以助人为念,以慈悲为心,本无过错,但至境之人的慈悲与助人,是大境下的不住相助人、不住相慈悲,非“有为”的刻意,非“心有所系”的挂碍,因此能处处自在,时时助人,随缘度化众生。刘迦心有所系,把自己的“放不下”误作是博爱与慈悲,看似差之毫厘的观念,但境界悬殊处,顷刻便落下万里之遥了。
他在沉静中,心识扫过千万天界,种种空间异相、种种环境格局,均在瞬间如流水过眼,虽然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但那群灵体都是胆小如鼠之辈,图个嘴巴上痛快以后,也没人真敢靠近临将臣和干玉的,虽说岐伯给人感觉随和亲切,可干玉的美丽和临将臣的凶恶都是大有邪气的类型,前者让人敬而远之,后者让人畏而避之,美丑虽有差异,但视觉效果带给人的心灵冲击都差不多。
刘迦对临将臣传音道:“你随便找一个地方安坐下来,一心去体会那身体‘虽有非实’的境界,细细体会你是如何害怕那血骷咒的,你体会得越深、越真切,倘若能如实观照那恐惧,如实观照那身体的幻有假相,血骷咒不解自消。”
同时他又传音给小云和破禅锋道:“小云,破禅锋,你们两位到临将臣身边去陪着他,如果他误入邪道,随时阻止他。”破禅锋最乐意干的事,便是给人当老师,话不多说,立时来到临将臣身边。小云则远远留意,并未过去。
临将臣现在气势全消,面无人色、垂头丧气地坐在一片草丛中,就如一个受了打击而终于精疲力尽的粗野汉子一般,落魄之极。听得刘迦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心情来反驳,只是耷拉着脑袋,黯然无神。多想一会儿,毕竟解咒的重要性胜过一切,也就渐渐安下心来,闭目体会去了。
破禅锋没忘了在临将臣身边强调道:“大僵尸啊,我老哥的话里面有两个重点,‘一心’和‘体会’,你明白吗?不明白的话,可以问我啊。”见临将臣已没心思和他较劲,只是闭目不语,他下面的话也就没了对象,剑身插在土中,颇为无聊。
那斜阳之下,微风轻拂,宽阔的草地上,临将臣坐着而依显高大的背影,再加上破禅锋立在身边,寒光偶闪,人剑潇潇,大有英雄没路的意境,让远处的众灵体极为感概。更有甚者忍不住吟诗作赋起来,将那修仙的孤独与寂廖的情怀大肆渲染一翻。
刘迦安顿好临将臣,专注一心,观照起来。过得多时,那尚未破尽的积习又开始涌了上来,他微感不适,但只旁观,并不落于境中,暗道:“这积习中多有过去与未来的时间观念牵绊,倘若我彻底摆脱这惯性,那时间一相,当不能障碍我了。没有这大障碍,许多事实真相便能清清楚楚。”
却不知因他心有所系,急于找到玛尔斯等人,又暗中想知道当年应劫时的真相,这一念恰恰正落在“要摆脱束缚”的相中。六祖慧能的师兄神秀,那时以“身是菩提树,心是明境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为偈,被慧能识破其修为漏洞所在,正是他观念中尚有“尘埃”需要拂拭,正是他意识中尚有“净秽”差异,如此相对二元,将神秀的心捆住了,不得解脱。因此慧能才将其禅偈改过来,变作“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针锋相对地指出其知见的错误。
后世学人中,像chgor这等大糊涂虫、大昏沉鬼,多有把慧能大师的话当作境界来参研的,却忘了那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慧能当初针对神秀的误见而作,倘若真以为慧能大师的那句偈言便是真境界所在,岂不是又落在“本来无一物”的相对中?因为执着于此境界时,不正是将此境界又挂在心中了吗?又如何能“无一物”呢?这境界本身不是一物吗?证道历程,时而需要有香象截流、力挽狂澜的大手笔,时而又需要如巧妇绣花的细微绵密,刻舟求剑、照猫画虎,不知变通,正是修行大忌。
刘迦的心本不落于假境,本不住于相对,但积习中的“关怀”、“慈悲”、“助人”等观念尚未超脱至“大慈悲”、“大关怀”、“无相助人”的境界,那不忍别人因为自己而受难的观念,立时将他绑定。那想要“摆脱束缚”的念头,正使他把所谓“束缚”看作了一个真实的东西,需要他去摆脱,需要他去克服,不知不觉地正进入束缚之中。正如那神秀总觉得心是不干净的,是不清静的,需要人为地去擦干净一般。
这并非刘迦的境界退转了。各位要知道,那人的积习中,与“恶”相关的部分,极易去掉,因为只要心中明白“因果报应”之理,在恐惧与良善的带动下,“恶”习自然消除。可与“善”相关的部分积习,就不同了。因为这部分积习并不带来恶果,并不带来痛苦,甚至带来诸多可见的好处,修行者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忽视了。
刘迦以助人为念,以慈悲为心,本无过错,但至境之人的慈悲与助人,是大境下的不住相助人、不住相慈悲,非“有为”的刻意,非“心有所系”的挂碍,因此能处处自在,时时助人,随缘度化众生。刘迦心有所系,把自己的“放不下”误作是博爱与慈悲,看似差之毫厘的观念,但境界悬殊处,顷刻便落下万里之遥了。
他在沉静中,心识扫过千万天界,种种空间异相、种种环境格局,均在瞬间如流水过眼,虽然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