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通逸史 第二回 接御诏英雄汇聚 建节旄豪杰出关(3/4)
信义、重然诺,扶危济困,千里杀人不留名。
各地的官府最是痛恨这些人,不是痛恨他们杀人,也不是痛恨他们讲信义、重然诺,而是他们自高身份,以豪杰自诩,而不把官府放在眼里。所以当官的总是找借口对他们无情打击。但是当官的又难以找到他们犯罪的真实证据,总是找些莫名其妙的借口,把他们抓住。如今他们能够为国家效力,自然谁也不愿意扫了皇帝的兴,没人说这些人的底细,事实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他们的底细。灌夫趁着张骞出使的事,就把这些人给救了出来,这些人都有各自的营生才是他们得救的根本原因。另外有些人,灌夫想救,或者是名气太大,或者本身就是大豪,富贵惯了,也不行。这些人就这样成了张骞的随从
其实要这些人,本不是张骞的本意,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出使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人。他只是觉得,也见过别人出使,持节仗,带扈从,威风凛凛,所以也就想着带几十个扈从。灌夫虽然见多识广,但是对如何出使也并不在行。给他出主意的是甘父。
甘父本是月氏胡人,年轻时和部落的一个女子相好,两人牧马蓝天下,情浓似马奶酒,欢好比泉边的鸳鸯鸟。但是部落的王爷看上了那女子,要那女子做他的女人,甘父和女子哭求王爷成全他们,王爷冷笑着把甘父抽打了一百鞭子,打的他浑身血烂,抢走了女子。当天晚上,女子用甘父送的皮鞭,勒死了自己。王爷大怒,带人来捉甘父,甘父只好带伤躲进了大山里。几个月后,养好伤的甘父偷偷回到部落,杀死了王爷。王爷的儿子对甘父下了格杀令,部落的壮士开始追杀他。甘父从陇西的大草原穿过大漠,一路拼杀逃命,逃进陇西。已经浑身是伤,精疲力竭。堂邑一个富商在陇西路上见到浑身血污,奄奄一息的甘父,见他身材高大,筋骨强健,就试着命人救他一救。结果,他不过是外伤,又是在草原上长大的,风雨锻打出来的,他抹点药就见效,喝点稀饭就有了精神,不几天居然恢复正常了。他就成了堂邑富商的家奴。结果堂邑富商到了长安,和军官们喝酒赌钱,把他又输给了张骞。
甘父一路逃命,对草原的生活是一清二楚。所以,张骞揭榜,要出使月氏,甘父就问:“主人,您准备怎么去?”张骞一说:我带着多少的仪卫,带着多少马,带着多少财宝。
甘父笑了:“您那样到不了月氏。”
“为啥?”
“带着仪卫,卤簿,财宝,那要是在中国转一圈,那行,您到了哪儿,人家远接近送,吃的、喝的、住的、行的、玩的,样样有人准备,不用您操心。出了关,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沙漠、终年积雪的高山,万古奔流的大河。少的是人烟,多的是虎狼。您想喝口水,河沟里有,您得自己去舀;您衣服脏了、破了,怎么办?您那几十个人出了关,可以说,都成了废人!甚至于,一出关,您那些仪卫说不定早就跑的没了影子。您那些仪卫,哪一个不是公子,哪一个不是王孙?去跟着您受罪?”
“那怎么办?”
“您得找些能吃得苦,受得罪的人。”
张骞仔细想想,觉得甘父说的有道理。就找灌夫商量。才有了灌夫出主意让他向皇帝要罪人的一幕。
张骞的人手最终到齐,皇帝派了四名久历战阵的卫士,以显示朝廷的重视;窦婴和灌夫联手送了四名高手侠客,被称作长安四大剑客的,作为张骞的贴身保镖。
因为是当今皇帝第一次派出使臣,出发时皇帝要在未央宫北阙亲自送行。长安百姓夹在天街两边,是人山人海。
这一百多人,虽然是形形色色,高矮胖瘦不同,但现在穿戴整齐,一色的青麻布上衣,黑麻布下裳,头戴黑色小帽;背的是山东桑木弓,带的是楚地的楛木箭,配带着吴越名匠锻打的刀,斜跨着三河高手制备的剑,操着关内有名的长矛、大枪硬戟、利戈,有铤、有棒,胯下马都是关中供应的官马。真是人似下山的猛虎,马似出海的蛟龙。
骑行在最前面的是皇帝派给的四名卫士,然后是甘父带着一百二十人的队伍,最后是张骞和四大剑客。
张骞头戴红纱帽,红披风,青色锦袍,怀中左手抱着皇帝的诏书,诏书由红色的锦袱包着;右手持着长八尺的节仗,节仗乃南山生长五年以上的紫竹所制,顶上挂着西蜀牦牛之尾,染作赤红之色。张骞身上没有背弓箭,只挎着一口宝剑,鲨鱼皮鞘,青黑的剑把,这是他家传的宝剑,虽貌不惊人,却是流传有自,当是上古的神兵;胯下马浑身墨色,黑的发亮,像是黑色的丝绸,没有一根杂毛,这是窦婴赠他的一匹名驹,号称踏雪墨龙,登山不减速,下河不湿身子。马身上挂着一条大枪,乃是蜀中好铁,由名家打制,重四十九斤。
皇帝在未央宫北阙检视,大为高兴,命令一人赐给一碗皇家酿的好酒。
张骞率人喝了酒,然后跪下谢了皇恩,牵着马慢慢倒退着离开未央宫。皇帝及众大臣自回皇宫,不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各地的官府最是痛恨这些人,不是痛恨他们杀人,也不是痛恨他们讲信义、重然诺,而是他们自高身份,以豪杰自诩,而不把官府放在眼里。所以当官的总是找借口对他们无情打击。但是当官的又难以找到他们犯罪的真实证据,总是找些莫名其妙的借口,把他们抓住。如今他们能够为国家效力,自然谁也不愿意扫了皇帝的兴,没人说这些人的底细,事实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他们的底细。灌夫趁着张骞出使的事,就把这些人给救了出来,这些人都有各自的营生才是他们得救的根本原因。另外有些人,灌夫想救,或者是名气太大,或者本身就是大豪,富贵惯了,也不行。这些人就这样成了张骞的随从
其实要这些人,本不是张骞的本意,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出使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人。他只是觉得,也见过别人出使,持节仗,带扈从,威风凛凛,所以也就想着带几十个扈从。灌夫虽然见多识广,但是对如何出使也并不在行。给他出主意的是甘父。
甘父本是月氏胡人,年轻时和部落的一个女子相好,两人牧马蓝天下,情浓似马奶酒,欢好比泉边的鸳鸯鸟。但是部落的王爷看上了那女子,要那女子做他的女人,甘父和女子哭求王爷成全他们,王爷冷笑着把甘父抽打了一百鞭子,打的他浑身血烂,抢走了女子。当天晚上,女子用甘父送的皮鞭,勒死了自己。王爷大怒,带人来捉甘父,甘父只好带伤躲进了大山里。几个月后,养好伤的甘父偷偷回到部落,杀死了王爷。王爷的儿子对甘父下了格杀令,部落的壮士开始追杀他。甘父从陇西的大草原穿过大漠,一路拼杀逃命,逃进陇西。已经浑身是伤,精疲力竭。堂邑一个富商在陇西路上见到浑身血污,奄奄一息的甘父,见他身材高大,筋骨强健,就试着命人救他一救。结果,他不过是外伤,又是在草原上长大的,风雨锻打出来的,他抹点药就见效,喝点稀饭就有了精神,不几天居然恢复正常了。他就成了堂邑富商的家奴。结果堂邑富商到了长安,和军官们喝酒赌钱,把他又输给了张骞。
甘父一路逃命,对草原的生活是一清二楚。所以,张骞揭榜,要出使月氏,甘父就问:“主人,您准备怎么去?”张骞一说:我带着多少的仪卫,带着多少马,带着多少财宝。
甘父笑了:“您那样到不了月氏。”
“为啥?”
“带着仪卫,卤簿,财宝,那要是在中国转一圈,那行,您到了哪儿,人家远接近送,吃的、喝的、住的、行的、玩的,样样有人准备,不用您操心。出了关,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沙漠、终年积雪的高山,万古奔流的大河。少的是人烟,多的是虎狼。您想喝口水,河沟里有,您得自己去舀;您衣服脏了、破了,怎么办?您那几十个人出了关,可以说,都成了废人!甚至于,一出关,您那些仪卫说不定早就跑的没了影子。您那些仪卫,哪一个不是公子,哪一个不是王孙?去跟着您受罪?”
“那怎么办?”
“您得找些能吃得苦,受得罪的人。”
张骞仔细想想,觉得甘父说的有道理。就找灌夫商量。才有了灌夫出主意让他向皇帝要罪人的一幕。
张骞的人手最终到齐,皇帝派了四名久历战阵的卫士,以显示朝廷的重视;窦婴和灌夫联手送了四名高手侠客,被称作长安四大剑客的,作为张骞的贴身保镖。
因为是当今皇帝第一次派出使臣,出发时皇帝要在未央宫北阙亲自送行。长安百姓夹在天街两边,是人山人海。
这一百多人,虽然是形形色色,高矮胖瘦不同,但现在穿戴整齐,一色的青麻布上衣,黑麻布下裳,头戴黑色小帽;背的是山东桑木弓,带的是楚地的楛木箭,配带着吴越名匠锻打的刀,斜跨着三河高手制备的剑,操着关内有名的长矛、大枪硬戟、利戈,有铤、有棒,胯下马都是关中供应的官马。真是人似下山的猛虎,马似出海的蛟龙。
骑行在最前面的是皇帝派给的四名卫士,然后是甘父带着一百二十人的队伍,最后是张骞和四大剑客。
张骞头戴红纱帽,红披风,青色锦袍,怀中左手抱着皇帝的诏书,诏书由红色的锦袱包着;右手持着长八尺的节仗,节仗乃南山生长五年以上的紫竹所制,顶上挂着西蜀牦牛之尾,染作赤红之色。张骞身上没有背弓箭,只挎着一口宝剑,鲨鱼皮鞘,青黑的剑把,这是他家传的宝剑,虽貌不惊人,却是流传有自,当是上古的神兵;胯下马浑身墨色,黑的发亮,像是黑色的丝绸,没有一根杂毛,这是窦婴赠他的一匹名驹,号称踏雪墨龙,登山不减速,下河不湿身子。马身上挂着一条大枪,乃是蜀中好铁,由名家打制,重四十九斤。
皇帝在未央宫北阙检视,大为高兴,命令一人赐给一碗皇家酿的好酒。
张骞率人喝了酒,然后跪下谢了皇恩,牵着马慢慢倒退着离开未央宫。皇帝及众大臣自回皇宫,不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