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北地枪王张绣 > 第四百七十章 确立新制(下)

北地枪王张绣 第四百七十章 确立新制(下)(2/3)

特殊职业人群。这些就全部都划入户部之下管辖就不细表了。

        而张绣为表示尊重学术,规定自己每年至少去一次长安学宫听课,对长安学宫祭酒执弟子礼,无论学宫祭酒年纪是否轻过他。这条规定一直延续到张绣的后代,也算是一条立国之策了,以显示张绣既重文治、也重武功,两者不可或缺。对于商人要考取科举之事,张绣是坚决压了下来。

        张绣很清楚,商人政治并不适合中国,张绣现在通过科举制要建立了一种循环模式。农民通过读书成为精英,之后考取科举为官,再为百姓服务。这样就成为了一种以学术引导政治,再以政治引导社会,而学术又产生于社会当中的循环模式。

        这种循环模式最核心的就是学术,也可以说是文化、知识。张绣很清楚,中国以后无论继续走农业国的道路,还是走商业国,定或者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工业国的道

        都有一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优势”那、化!

        数千年不间断的传承与积淀,这种文化底蕴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可以比拟。张绣对于穿越之前,中国就经常自认为自己文化落后,在张绣看来这论断简直愚蠢得可笑。自己没有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都弄清楚,继承好,就一味以为自己的文化落后。别人的文化先进,这就是张绣穿越前某些主流社会精英的通病。

        以科举制为录用人才主要制度,加上察举、贡举制度并行,学宫、学府,内院、开放藏书等培养人才。还有张绣对学术的尊重,使得社会文风日盛,加上有效的防腐机制,多管齐下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这种以学术引导政治,以政治引导社会小学术又产生于社会之中的良性循环。

        新的三省六部的建立加上从科举制这个人才选拔根基引申而出的引领社会向好的方向前进的机制,这才是张绣自穿越以来最想做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事。如今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再通过大败胡人这一战建立起来的威势为契机,终于将这种机制建立起来,

        张绣这一**改制,变动的主要是手下的人,至于百姓则不太受影响,有钟繇坐镇,民政之事也丝毫没有拉下。而张绣也没有让众人快速转变过来,而是要众人在秋收前熟悉自己新的职务还有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问题,有半年作缓冲,加上张绣以前就定下的基调,这些时代的精英很快就适应了过来。

        张绣这次一系列的改制调整并没有激起太大的风波,毕竟张绣改的是膘骑大将军府的内制,对于已经开府的张绣来说,自己建一套内制原则上并没有触犯汉律。若然大汉天子权势还在,张绣这么弄自然会死得很惨,但现在各地诸侯并立小张绣威势最强,哪个诸侯都不敢在此时开罪张绣。当然也有不识趣的人在天子刘协面前找张绣说事,刘协亦只能无奈苦笑。

        张绣这边内部进行改制、调整,曹操在春末的时候就已经出征河北。袁谆和袁尚不和,袁绍得袁熙支持其势强于袁谆,袁谆攻袁尚,夫败而回,退守平原。袁尚见得,亲领大军追击,兵围平原。

        郭图见得危急,则向袁谭献计,让其诈降曹操,等曹操从后攻袁尚,待得曹操破袁尚之后大军无粮,自然要退回充州,袁谆便从其计。袁诸、郭图虽然有小智,但怎会是曹操对手,加上袁家的人都没有料到,自从袁绍死后以及去年并州失陷之后,他们已经看清了大势,袁家根本再没有能力握住翼、青、幽三州,此三州只会为张绣或者曹操所取。

        如今曹操先来,河北知心又因袁尚和袁谆相斗而离异,河北名士暗降曹操,将袁谆之谋在曹操面前揭穿。曹操知道后只是大笑,又从辛之计,大军只屯黎耻不进,而后大肆收拢河北人心,到了七月粮熟之时,大军才一举攻邯城。又因为邯城有审配把手,难陷,曹操从许攸计,决漳水以淹邯城,由此邯城告破,审配兵败向北跪而自尽。可叹袁家忠臣良臣极多而不用,遂招致如此下场。

        曹操破翼州,袁尚急走幽州投袁熙,曹操大军挥师向东,先取青州,破袁谆。至年末,袁家四州之地仅剩幽州,曹操取翼、青二州,张绣则取并州。袁家既败,曹操大收河北名士,而在官渡一战被擒的颜良、文丑闻得袁家兵败之后,沉默良久,在张邻和高览的劝说下,遂降曹操。另外曹操又俘沮投之子沮鸩,沮鸩降曹之后并劝其父一同降曹。曹操收翼青两州,威势直追张绣,由此大汉北方两雄并立。

        曹操有动作,张绣又怎会慢。正如之前张绣及其手下众人所料一般,西部鲜卑、中部鲜卑以及南匈奴大败,东部鲜卑还有北匈奴立即出手落井下石。由于西部鲜卑和中部鲜卑的单于都战死,两部大乱,东部鲜卑立即出手对付中部鲜卑,其手段以吞并为主。北匈奴却是东归,大肆屠杀西部鲜卑,从春天开始,整个草原陷入一片血色之中。

        草原上的腥风血雨到了秋天之后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