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帝国 第一百二十二章 钢铁对钢铁(一)(2/4)
,八号舰八岛。
战队司令旗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的将旗高高飘扬在萨摩号的主桅顶部。
萨摩级战舰是日本第一艘国产战列舰,也是融汇了英德美造舰技术,并对华军近几年服役的新舰进行考察,综合欧美造舰的一些可行思路而建造的新型战舰,体现了很多新特点。两艘同级舰在美国圣迭戈船厂和建造,日本造舰专家和技师全程参与,并聘请了意大利和法国专家。
建成后,由日本接舰船组驾驶,经过短暂的海试之后,横越太平洋,抵达日本濑户内海柱岛锚地。
该级军舰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库尼贝迪主持设计,采用了中国国防部造舰厅率先提出的背负式炮塔思路。为了加强火力,这型军舰除了首尾各二的背负式全中轴线双联三五主炮塔之外,还在肿部两侧分别安装了一座双联装主炮塔,这样就可以保证每舷可以同时有十门主炮齐射。
在主炮方面,日本采取了美制三百零五毫米套筒式紧固主炮,四十倍径,出口动能超过了英制阿姆斯特朗VI型主炮。其炮塔综合了英制敷岛级战列舰上BIV改型炮塔的优点,又进一步加以改进,加强了顶部和正面防护,提高了装填速度。
BIV型炮塔对比之前的富士级使用的BII炮塔,最重要的改进是把炮弹和发射药包从弹药库和火药库直接送进战斗室,炮塔不必回转到中轴线即可自动装弹,大大提高了装填速度。在训练中,萨摩号的最大射速已经达到2发/分。当然,实战背景下这个数据是多少,就有待检验了。
除主炮外,该型舰还装备了众多的副炮火力,总计四座双联装二三副炮塔,十二座单装一二毫米速射炮,八座单装七十六毫米速射炮,开了多炮塔神教的先河。
防护上,萨摩号采用了改进型哈维镍钢装甲,舷侧主装甲带达到了二百八十毫米,甲板装甲六十毫米,主炮塔正面三百二十毫米,司令塔三百六十毫米,但水下的防护结构显得相对简单,关键部位的防护也没有中国那么复杂,水密隔舱的坚固性,合理性都无法和中国的广州级相提并论,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如果说,广州级像一个裹着全套哥特式板甲的骑士,则萨摩级最多也就是穿着日式“南蛮铠”的武士。
萨摩级的动力系统,由于日本缺乏蒸汽轮机的技术,也没有足够的燃油资源,美国也缺乏蒸汽轮机技术,所以该型舰采用了十五燃煤锅炉,依然是美制三段膨胀蒸汽机,最大航速只有二十节。
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这两艘萨摩级战列舰,依然堪称日本联合舰队乃至整个日俄联合舰队最具威力的武器。这两艘标准排水量高达两万一千五百吨的巨舰,是东乡平八郎和马卡洛夫敢于向拥有广州级和猎豹级这样巨舰的中国海军主动进攻的主要凭恃。
在日军舰列侧翼提供掩护的,是四艘俄国防护巡洋舰—奥列格号,阿芙乐尔号,帕拉达号,珍珠号和绿宝石号组成的防巡第一战队,以及四艘日本驱逐舰组成的第二驱逐战队,以及另外四艘日本驱逐舰组成的第三驱逐战队。
这之后担任后卫的,是原属于太平洋第二舰队的波尔塔瓦号,彼得巴甫洛斯克号和纳瓦林号战列舰,以及顿斯科伊号装甲巡洋舰组成的第三战队,由罗杰斯特温海军中将指挥,由六艘俄国驱逐舰担任防护,并掩护着部分辅助舰只。
日俄海军联合舰队的全部精英,四十五万吨的钢铁战舰组成的多梯队,多纵队的庞大舰群,就如同钢铁的群山,轰鸣东向。
钢铁舰群滚滚向东,而拦阻在他们面前的,只是水下的一群猥琐的小艇。
--------------------
在前方,日本飞艇已经和华军侦察飞艇展开了交战。
碧空之上,很快燃起了蓝色的火炬。
由于日俄方面无线电台技术的落后,无线电报机过于庞大,未能成功地安装在飞艇上,只能靠信号弹进行敌情预警。对于此前第二中队的失踪,日本海军内部众说纷纭,有说遇到风暴积雨云团在闪电和静电之中玉碎的,也有说被中国飞艇歼灭的,更有人说是触怒了神灵被打入六道轮回了,莫衷一是。
这一次,察觉到日俄方面拥有了空中武力的华军也是有备而来,集中了六艘中型飞艇作为主战集群,并派出了多艘小型飞艇前出侦察。
交战的结果没有太大悬念。无论是综合性能,技战术水准,还是武备,日本飞艇都非中国浮空部队之敌,而中国方面装备的混合弹链,更是让对空战缺乏概念的日本浮空战队苦不堪言。
最终只有四艘担任联络中继的小型飞艇侥幸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战队司令旗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东乡平八郎司令长官的将旗高高飘扬在萨摩号的主桅顶部。
萨摩级战舰是日本第一艘国产战列舰,也是融汇了英德美造舰技术,并对华军近几年服役的新舰进行考察,综合欧美造舰的一些可行思路而建造的新型战舰,体现了很多新特点。两艘同级舰在美国圣迭戈船厂和建造,日本造舰专家和技师全程参与,并聘请了意大利和法国专家。
建成后,由日本接舰船组驾驶,经过短暂的海试之后,横越太平洋,抵达日本濑户内海柱岛锚地。
该级军舰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库尼贝迪主持设计,采用了中国国防部造舰厅率先提出的背负式炮塔思路。为了加强火力,这型军舰除了首尾各二的背负式全中轴线双联三五主炮塔之外,还在肿部两侧分别安装了一座双联装主炮塔,这样就可以保证每舷可以同时有十门主炮齐射。
在主炮方面,日本采取了美制三百零五毫米套筒式紧固主炮,四十倍径,出口动能超过了英制阿姆斯特朗VI型主炮。其炮塔综合了英制敷岛级战列舰上BIV改型炮塔的优点,又进一步加以改进,加强了顶部和正面防护,提高了装填速度。
BIV型炮塔对比之前的富士级使用的BII炮塔,最重要的改进是把炮弹和发射药包从弹药库和火药库直接送进战斗室,炮塔不必回转到中轴线即可自动装弹,大大提高了装填速度。在训练中,萨摩号的最大射速已经达到2发/分。当然,实战背景下这个数据是多少,就有待检验了。
除主炮外,该型舰还装备了众多的副炮火力,总计四座双联装二三副炮塔,十二座单装一二毫米速射炮,八座单装七十六毫米速射炮,开了多炮塔神教的先河。
防护上,萨摩号采用了改进型哈维镍钢装甲,舷侧主装甲带达到了二百八十毫米,甲板装甲六十毫米,主炮塔正面三百二十毫米,司令塔三百六十毫米,但水下的防护结构显得相对简单,关键部位的防护也没有中国那么复杂,水密隔舱的坚固性,合理性都无法和中国的广州级相提并论,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如果说,广州级像一个裹着全套哥特式板甲的骑士,则萨摩级最多也就是穿着日式“南蛮铠”的武士。
萨摩级的动力系统,由于日本缺乏蒸汽轮机的技术,也没有足够的燃油资源,美国也缺乏蒸汽轮机技术,所以该型舰采用了十五燃煤锅炉,依然是美制三段膨胀蒸汽机,最大航速只有二十节。
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这两艘萨摩级战列舰,依然堪称日本联合舰队乃至整个日俄联合舰队最具威力的武器。这两艘标准排水量高达两万一千五百吨的巨舰,是东乡平八郎和马卡洛夫敢于向拥有广州级和猎豹级这样巨舰的中国海军主动进攻的主要凭恃。
在日军舰列侧翼提供掩护的,是四艘俄国防护巡洋舰—奥列格号,阿芙乐尔号,帕拉达号,珍珠号和绿宝石号组成的防巡第一战队,以及四艘日本驱逐舰组成的第二驱逐战队,以及另外四艘日本驱逐舰组成的第三驱逐战队。
这之后担任后卫的,是原属于太平洋第二舰队的波尔塔瓦号,彼得巴甫洛斯克号和纳瓦林号战列舰,以及顿斯科伊号装甲巡洋舰组成的第三战队,由罗杰斯特温海军中将指挥,由六艘俄国驱逐舰担任防护,并掩护着部分辅助舰只。
日俄海军联合舰队的全部精英,四十五万吨的钢铁战舰组成的多梯队,多纵队的庞大舰群,就如同钢铁的群山,轰鸣东向。
钢铁舰群滚滚向东,而拦阻在他们面前的,只是水下的一群猥琐的小艇。
--------------------
在前方,日本飞艇已经和华军侦察飞艇展开了交战。
碧空之上,很快燃起了蓝色的火炬。
由于日俄方面无线电台技术的落后,无线电报机过于庞大,未能成功地安装在飞艇上,只能靠信号弹进行敌情预警。对于此前第二中队的失踪,日本海军内部众说纷纭,有说遇到风暴积雨云团在闪电和静电之中玉碎的,也有说被中国飞艇歼灭的,更有人说是触怒了神灵被打入六道轮回了,莫衷一是。
这一次,察觉到日俄方面拥有了空中武力的华军也是有备而来,集中了六艘中型飞艇作为主战集群,并派出了多艘小型飞艇前出侦察。
交战的结果没有太大悬念。无论是综合性能,技战术水准,还是武备,日本飞艇都非中国浮空部队之敌,而中国方面装备的混合弹链,更是让对空战缺乏概念的日本浮空战队苦不堪言。
最终只有四艘担任联络中继的小型飞艇侥幸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