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国无疆 > 第二十一章 调动巡洋舰

大国无疆 第二十一章 调动巡洋舰(2/4)

军直接发了两艘订单给中重造船,而且还大大方方的预交了三成的费用,照海军司令陈绍宽的话讲,那就叫做“不差钱”,节省了多年的海军有的是实力造两艘军舰出来“玩玩”。

        1926年4月2日,钦州和北海两家造船厂同时切割“南宁”“梧州”两个以工业城市命名的巡洋舰的首块钢板,两艘舰艇都在1927年5月17日下水,不过“南宁”号是在上午,“梧州”号是在下午。两艘舰艇通过系泊实验、航行实验之后还陆续对舰艇的供电、通讯、动力等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完成这些测试并都取得了很好的测试结果后,两艘巡洋舰正式走向了成为军舰的最后一步,那就是栖装,将下水测试之时还是“金属壳子”的巡洋舰变成真正的军舰。

        1927年9月1日,南宁号和梧州号开始漫漫无期的海试,尤其是该城市级巡洋舰,两艘舰艇是自治区的首批大型军舰,建造之时就和泰山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跟一个大型科研计划纠缠不清,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全身上下有近百分之三十是自治区的创新之举,尤其是其作战系统更是有大量的高科技装备,充分体现了海军是高技术集成兵种的概念。

        以南宁号为例,该舰艇的作战系统分属的电子信息系统、舰载武器系统,都因为装备了很多自治区的科技工业结晶,比如空调、雷达、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让该舰艇和列强们的巡洋舰有很大的不同。

        通信系统中,该舰艇上装备了很多不同功用的无线电设备。用于发送时频标准信号和对潜通报的超长波、用于30至250海里范围内岸对舰联系的长波低频、用于通讯距离小于30海里的战术和救援通信的中波中频、用于远距离通讯和战术通讯的短波高频、用于战术指挥(对空、对舰、对岸等)通信的超短波甚高频等五种无线电设备。

        导航系统是为了保证舰艇安全航行,能够实时向舰上武器系统、指挥系统等提供准确的舰艇航向、航速、经纬度等重要信息,并包括舰艇所在位置水深、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等信息。包括平台罗经、陀螺罗经、无线电和天文导航设备,尤其是因该舰艇装备了电子计算机而实现了组合导航系统的构建,通过航向航速位置等一系列传感器收集信息,交给计算机实现集中管理和显示,方便舰艇参谋们减少参数计算量,能更快制定航行计划。当然这个功能还并不是很强,无论是硬软件实力,都不能和后世的高速计算机相比较,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超级高科技了。

        雷达是因无线电测距事业而发展出来的,按照工作方式不同有连续波式和脉冲式两种雷达。脉冲式雷达是指断断续续发射大功率脉冲信号,在脉冲的间隙时间里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经过测算后得出目标的较精确距离。

        当然连续波雷达就是指连续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不过它的频率或相位会按照一定规律改变,在每一瞬间所收到的频率和相位都与发射时的不同,经过比较后得知目标距离。所以连续波雷达相比于前者更具一点优势,那就是利用运动目标的多普勒效应,非调制连续波雷达能够对相当距离范围内的具有任何速度的目标进行测速。

        实力有限的自治区的电子工业水平和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还相差甚远,所以是没有什么相控阵雷达、超视距雷达、敌我识别等技术难度太大的雷达设备的,南宁号上只装备有两种雷达。第一个是用于对有一定距离的空中威胁探测,但并不要求太高精度和分辨度的警戒雷达。该雷达布置于舰艇尾部,天线置于后桅上,不能提供雷达视频但能较好的提供目标的点迹、航迹。

        第二个是用于连续而又准确测定目标坐标位置信息,主要是针对低空和海上目标,但因精度和辨析度要求高而作用距离较短的火控雷达,该雷达同样是不能提供雷达视频的,毕竟自治区的电子工业水平还很有限,但该雷达的天线安置于前桅,并且周围无遮挡、首尾刻线与舰艇首尾线重合、位于舰艇较高位置等这些方面是和后世的军舰雷达系统布置差不多的。

        南宁号还装备有舰壳被动式声纳,其换能基阵装于舰球鼻艏之中,球鼻艏透声窗材料选用的是不锈钢,应用更有前途的复合玻璃钢、钛合金和拖拽式声纳一样都等还处于实验阶段,自治区成熟的冶金行业能够提供大小和型线相匹配,以确定快速性和耐波性的不锈钢球鼻艏。当然随着技术和材料的进步,未来的声纳会逐步具备更好的探测、跟踪、定位甚至识别、信号实时传输等性能,同作战系统无缝衔接,将数据获取、信息处理、分析决策、武器攻击等连同一起将是发展未来,不过现在南宁号装备了性能很不错的被动式声纳,已经算是世界一流。

        总之,南宁号和梧州号作为海军的首批大型水面舰艇,其装备的电子系统都还非常的原始,电子对抗、水声对抗甚至光电对抗之类的距离海军甚至整个人民军而言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过能拥有电子设备具有一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