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空明传烽录 > 第三回温阁老调虎去敌羽 徐子先辩驳陈得失

空明传烽录 第三回温阁老调虎去敌羽 徐子先辩驳陈得失(4/4)

暇农余去制作那些虚糜玩物?远洋海船并非易办小康之家也不易筹措富商大贾贸易得利则买田出佃收租自乐有几个肯拿钱出来购置海船冒那海上风险?眼下说开海容易倘若开海之后并无几人闻风响应海上来去船只几无中国之商人全是倭国之海寇那又如何是好?虽说万历一战之后倭人元气大伤可是沿海骚扰从没中断难道你要令寻常商船去与倭船抗衡么?”

    桓震默然徐光启提的这些问题非但确有道理并且一个个都是自己不能拍胸脯保证的。他不知道开海之后能有多少人响应也不知道是否真能从中得到巨大利益他只知道中国再这么封闭下去总有一天要给世界丢在后面。资本主义能不能展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甚至于他从来没有想过在自己活着的时候能看到那一天;哪怕赔钱也好怎样也好他只是想给中国创造一个机会一个走出大6走向海洋的机会。在以往的历史当中中国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机会只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悄悄地溜走了。

    他不知道对徐光启讲这些他能不能听得明白不过他心里十分清楚至少在眼下徐光启是自己实现开海的唯一希望所以不论用甚么手段也好一定得说服他。沉思片刻答道:“下官曾经拜读过老大人的《甘薯疏》除却番薯之外尚有马铃薯、玉米等物倘若南北引种不知能不能以一人之田赡养两人甚或三人?”徐光启愣了一愣拈须道:“若真能处处引种约莫两人尚可。只是水土天候各地不同未必处处皆可种甘薯。”桓震又道:“若是朝廷制造大船以官员主持出海准许小民携带货物贩卖所得官府百中抽一大户亦可以银两参股借与官府作本年底分取红利。大人以为是否有百姓乐从?”徐光启手指叩击桌面沉思道:“百一之税甚低或者可行。”桓震续道:“郑芝龙船上火炮全是由我供给既然他能来往大明与倭国之间而不惧海寇我辽东的海船自然也可以。至于倭寇倭人也非生来便是寇贼我一面严饬海防令彼毫无可乘之机一面准许贸易令彼可以正当往来取利则倭寇自然化为倭商不足为虑也。”

    徐光启仍是摇头道:“严饬海防?本朝海防废弛已久整饬起来谈何容易。以昔日戚家军之力也只不过是倭攻何处我防何处犹如水龙一般只往火头处奔走罢了。何况整顿耗资必巨以如今之朝廷岂有财力支持这等大事?”绕来绕去又绕到了钱的问题上。没钱甚么也做不成然而靠一个农业国家的税收积累眼下已经是快要连兵都养不起了有甚么余地去搞这些不急之务?桓震一时间头大如斗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废然坐下垂头不语。

    沈廷扬一直听两人来往驳诘只觉有许多事情是自己不曾想到或者未曾深思的。不觉后悔起来不该冒冒失失地上了个本惹出这一番事来。

    桓震眼见今日已经无望便要带沈廷扬告辞。徐光启却叫住他道:“百里你须明白老夫非为与你作对只是国家大事不可异想天开所谓牵一毫而动全身不得不考虑周详。拗相公往事可追你要晓得老夫的苦心才好啊。”桓震心中一热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拗相公便是王安石他少怀壮志有朝一日大权在手立刻一意革新丝毫听不进旁人劝谏因此得了一个绰号叫做拗相公。王安石最后终于搞得自己众叛亲离革新之策也几乎全部废弃。

    他明白徐光启是提醒自己不可重蹈覆辙就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而言自己这个现代人并不比他们高明出多少唯一的优势就在于他知道甚么是历史的趋势甚么是不得不走的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旁人全是傻瓜就拿徐光启来说他懂得的治政之道已经足够桓震学个十年八年离了这样的人桓震这个“聪明”的现代来客是甚么也做不成的。单凭一人之力改变整个天下那不过是梦里才会有的好事。要改革就要懂得周旋不论在哪朝哪代总有一些身负治国之才却又同改革者政见不同之人譬如王安石面对的司马光又譬如自己面对的徐光启。在司马光面前王安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输家那么自己呢?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