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工业大明 > 第一百零六章 惹不起的对手

工业大明 第一百零六章 惹不起的对手(2/4)

张雷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对冯庸说道。

    冯庸听到张雷还关心自己的父亲,顿斯有些感动,说道:“张老板真是有心人,不过接他过来那就算了,他虽然不算死朝廷正规编制,但是好歹也是一个里长,离开了徐家营恐怕不妥,张老板的好意我先替家父谢过了。”

    既然如此,张雷也就不再说这些了,他问道:“好了,你现在来说说看你最近发现了什么异常的动静。”

    冯庸拿出账本来,说道:“我还是先来汇报一下我们这一个月以来的销售情况吧。这一个月里面,张氏商会总共购买了三十万方的木材,制作机械十四万台,所有的机械全部用于向外面拓展市场。其中水师提督拿走了近半数六万三千台机床。苏彤承担了三万台机床的销售机床并且全部完成。目前我们的机械已经覆盖了整个国内的市场,海外市场已经拓展到了东南亚各个小国。”

    “竟然有这么多?”张雷有些惊讶,要知道三十万方的木头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了,在纯手工制作生产的现在能够完全消化那基本上已经到了极限。

    对于这个成绩冯庸也是极为自豪,他说道:“是啊,就算是这样也完全没有存货呢。现在整个松江府大部分都在为我们工作,按照你的指示,大家分工合作,切割。运输,组装,都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我们直接在森林里面把木料切割成所需要的零件,然后运送到这里的工厂进行组装统计,再通过码头和陆路向外面进行销售。”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链流水线生产模式了,也是张雷能够想到的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效率的办法。

    “既然如此,那三十万方吃得下也并不是什么让人惊奇的事情了。对了,和我说这个难不成和你口中的异动有关?”张雷也猜测道。

    冯庸合上账本。说道:“是的,这一个月扣除了各种花销之后,净利润就有二十四万两。而我们做的东西因为有机关,如果没有大后台投入资金进行破解或者是设计新式样和我们争夺市场的话。那我们就处于垄断的地位。”

    话是这么说。这也是当初张雷要设计机关的原因所在,现在就显现出他的威力来了。

    “我所说的异常的动静就是不久之前,我们这里新成立了一个叫做‘百年木工’的工厂,这工厂来势汹汹。一开启之后就接连推出了好几种机械,并且他们的机械上面也有独特的标记,外面的人根本就不敢仿造。”

    张雷一直在仔细听着,到最后的时候,听到的不是纺织不了,而是不敢防止。顿时觉得有些奇怪。按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商人逐利更是如此,还有什么东西居然是不敢仿制的?

    “为什么?”他疑惑地问道。

    冯庸也不说话,而是从里面的屋子拿出来一个小玩意儿,指了指上面的接口,说道:“张老板请看。”

    张雷朝他指的地方看过去。上面竟然写着造办处三个字。

    造办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延革中逐渐成熟并且细分至专业化的概念.

    早期的宫廷规模不大,没有也不可能设置专门的造办机构,皇室用度以各地进贡为主,rì常用品多为宫廷采办,重要的礼仪用度,往往指派专门的大臣督办,例如:秦兵马俑出土的不少文物上,均有‘李斯督造‘的字样,历史上包括管仲、范蠡等诸多重臣均有此经历。

    以瓷器为例: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基本不设官窑。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

    随着国家及皇室规模的不断扩大,皇家用度需求也成几何数倍增,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工艺自成一体;另一方面,地方贡品质量参差不齐,且rì常开发官民混用,很多物器不合礼制;最重要的是,虽然国家的采办银两巨大,但由于投放的不确定xìng,地方产业无论在研发还是规模上都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资金进行可持续发展,这就造成了供给相对于需求的滞后。

    这种局面逐渐催生了皇家用度由“采办”向“造办”的过渡。例如,宋元两代,就逐渐开始设立官办产业,最著名的莫过于景德镇的官窑体系。

    到了明代后期,中国人口已达2亿,仅朱明皇室成员就已近五十余万,朝廷各级官员数量更是相当的惊人。

    据记载:造办处在最鼎盛时,下设42个作坊,每个作坊都荟萃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囊括了朝廷几乎rì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吃的、穿的,到用的,甚至于休闲和摆设的应有尽有。当时民间把这个造办处叫做“百工坊”。

    按照张雷的理解,造办处也就等于是国企,不管是资金还是技术还是背景都不是普通企业能够比得上的。在和平年代还好,朝廷对造办处有统一的管辖,但是现在正是战乱年代,朝廷政务尚且繁忙而混乱,更别说这等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工厂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