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重生 核武器补全(资料可跳过)(2/5)
己将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受到各国强烈反对。
[编辑本段]核武器史话
·德国是最早从事核武器研究与试验的国家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日本的核武器研究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颗氢弹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拥有了核武器
·以色列造出了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因反对继续研制核武器在美国受到迫害
·1977年6月,美国宣布研制出以贯穿辐射为杀伤方式的中子弹,各国也相继投入研制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2009年5月25日实施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朝鲜第二次实施此类试验。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试验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
[编辑本段]核武器制造
那么,如今核武器可以轻易制造出来吗?谁宣布拥有核武器就是真的事实吗?据专家分析,各国研制核武器在技术上首先要过四关:核燃料、起爆装置、核试验、投掷技术。
第一关:核燃料
想研制核武器的国家把目光都盯向了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废料。日本就是一个赋予和平利用核能以特定任务、旨在完善和发展核技术最典型的国家。据报道,它首先是以建设核电站的需要为名,大力收购美、英、法等国总量达40多吨的核废料,然后对核废料进行处理和钚再回收,曾扬言几周内就可生产出核武器。为了绝对安全起见,国际社会已把防扩散作为核反应堆改进的一个方向,严禁扩散3项敏感技术,它们是:铀的同位素分离技术(又叫铀浓缩技术)、乏燃料的后处理技术(可从核废料中提取钚239的技术)和重水生产技术(可以用来生产氢弹的原料——氘和氚)。
第二关:起爆装置
制造一枚原子弹不仅需要有用作裂变燃料的原材料,更要有触发装置,以及一种能在核弹发生爆炸前使大部分燃料发生裂变的技术(否则核弹会失败)。起爆装置关最大技术难题是高爆炸药的合理配置。起爆时,在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同时引爆快速燃烧和慢速燃烧的两种常规炸药,才能实现真正的核爆炸。如果定时误差超过上述要求,或者两种炸药配比不对,就会大幅度降低常规爆炸所产生的压缩效果,致使核爆炸威力减半,甚至形不成核爆炸。一些暗中研制原子弹的国家,就是在这一关面前一筹莫展。
第三关:核试验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第50届大会全体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用计算机模拟取代传统核爆试验可以达到同等试验效果的介绍就层出不穷。可这种在已有核爆炸试验的基础上将各种参数编程输入超大型计算机,用化学爆炸、实验室、计算机对核爆炸物理过程和核爆炸效应进行模拟的方法,对今天那些急于造出核武器的国家无疑是一个比造一颗原子弹更难达到的目标。自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次核试验到1996年9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为止,全世界共进行了2047次核试验。其中美国715次,前苏联715次,法国210次,英国45次,中国45次,印度1974年进行了一次。由此可见,真正完成完整的核武器物理设计,没有强大丰富的试验数据库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
第四关:投掷技术
真正的核武器由三部分组成,即核战斗部、运载工具和指挥控制系统。有了核武器就必须拥有相应的投掷手段。核爆成功后,接下来的小型化和武器化的问题仍然是绕不过去的一关。核武器搭载试验同样必不可少。一般来讲,战略原子弹主要装在导弹、航空炸弹上,发射平台包括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不过,随着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飞速发展,弱国凭借自己那有限的运载手段,究竟还有多少机会把得之不易的原子弹扔到对手的头上,实在是大有疑问。扔不出去的原子弹其实际意义上的威慑能力必定大打折扣。
[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编辑本段]核武器史话
·德国是最早从事核武器研究与试验的国家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从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日本的核武器研究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比基尼岛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颗氢弹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拥有了核武器
·以色列造出了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因反对继续研制核武器在美国受到迫害
·1977年6月,美国宣布研制出以贯穿辐射为杀伤方式的中子弹,各国也相继投入研制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2009年5月25日实施一次地下核试验。这是朝鲜第二次实施此类试验。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试验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
[编辑本段]核武器制造
那么,如今核武器可以轻易制造出来吗?谁宣布拥有核武器就是真的事实吗?据专家分析,各国研制核武器在技术上首先要过四关:核燃料、起爆装置、核试验、投掷技术。
第一关:核燃料
想研制核武器的国家把目光都盯向了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废料。日本就是一个赋予和平利用核能以特定任务、旨在完善和发展核技术最典型的国家。据报道,它首先是以建设核电站的需要为名,大力收购美、英、法等国总量达40多吨的核废料,然后对核废料进行处理和钚再回收,曾扬言几周内就可生产出核武器。为了绝对安全起见,国际社会已把防扩散作为核反应堆改进的一个方向,严禁扩散3项敏感技术,它们是:铀的同位素分离技术(又叫铀浓缩技术)、乏燃料的后处理技术(可从核废料中提取钚239的技术)和重水生产技术(可以用来生产氢弹的原料——氘和氚)。
第二关:起爆装置
制造一枚原子弹不仅需要有用作裂变燃料的原材料,更要有触发装置,以及一种能在核弹发生爆炸前使大部分燃料发生裂变的技术(否则核弹会失败)。起爆装置关最大技术难题是高爆炸药的合理配置。起爆时,在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同时引爆快速燃烧和慢速燃烧的两种常规炸药,才能实现真正的核爆炸。如果定时误差超过上述要求,或者两种炸药配比不对,就会大幅度降低常规爆炸所产生的压缩效果,致使核爆炸威力减半,甚至形不成核爆炸。一些暗中研制原子弹的国家,就是在这一关面前一筹莫展。
第三关:核试验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第50届大会全体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用计算机模拟取代传统核爆试验可以达到同等试验效果的介绍就层出不穷。可这种在已有核爆炸试验的基础上将各种参数编程输入超大型计算机,用化学爆炸、实验室、计算机对核爆炸物理过程和核爆炸效应进行模拟的方法,对今天那些急于造出核武器的国家无疑是一个比造一颗原子弹更难达到的目标。自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次核试验到1996年9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为止,全世界共进行了2047次核试验。其中美国715次,前苏联715次,法国210次,英国45次,中国45次,印度1974年进行了一次。由此可见,真正完成完整的核武器物理设计,没有强大丰富的试验数据库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
第四关:投掷技术
真正的核武器由三部分组成,即核战斗部、运载工具和指挥控制系统。有了核武器就必须拥有相应的投掷手段。核爆成功后,接下来的小型化和武器化的问题仍然是绕不过去的一关。核武器搭载试验同样必不可少。一般来讲,战略原子弹主要装在导弹、航空炸弹上,发射平台包括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不过,随着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飞速发展,弱国凭借自己那有限的运载手段,究竟还有多少机会把得之不易的原子弹扔到对手的头上,实在是大有疑问。扔不出去的原子弹其实际意义上的威慑能力必定大打折扣。
[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