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未央 第一百四十六章 两不负(2/2)
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不领实兵,大司马同时冠大将军号,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楼船将军为大司马府署官,在大司马领衔之下参赞军务,分掌晋军骑兵、步卒、京师卫戍和水军事务,与大司马大将军一起指挥大晋中外所有军队
国都长安城内,效仿汉制设郎卫、宿卫和城门卫郎卫掌守宫城门户,出充车骑,为皇帝侍卫军;宿卫负责京师宫门之外和城门之内区域的守卫,以及皇家园陵寝庙的守卫;城门卫屯守长安十二城门
于长安城北郊复建北营,设北军中侯,统领郊外五校和游击、骁骑等诸军
这样,长安城从内至外的军事力量,分别有光禄勋统辖的郎卫、卫尉统辖的卫士、城门校尉统辖的城门兵,以及北军中侯统辖的北军,既相互支援,又相互牵制
尽管刘霄费尽唇舌好一番解释,褚太后仍旧不太放心,再问:“如此一分,明晰倒是很明晰,所有军令皆出朝廷,可哀家问你,一旦大司马心怀不轨,又该如何至始至终,谢卿似乎并未就此疑问释惑于哀家”
“敢问太后,大司马拿什么来心怀不轨”,刘霄理直气壮反问道,“不说十四将军麾下军队调遣需大司马府上奏天子诏准,所谓兵马未动,粮秣先行,大军钱粮皆出兵部,士卒招募和武官选授也皆在兵部,兵部又为尚书省所辖而且,大司马在国都不掌实兵,郎卫、卫士、城门兵和北军皆由卫将军分理,且有光禄勋、卫尉、城门校尉和北军中侯辖实兵,大司马如何来行他的不轨之事”
“是这么个道理”,皇帝司马聃眼前一亮道
不过褚太后绝非轻易点头的人,转眼疑窦又生:“哀家问你,十四将军各镇一州,俱得开府,与当今方镇何异倘若引兵作乱,又该如何以对”
“与当今方镇差异大矣”,刘霄答,“十四将军虽各驻一州,却与当地庶政毫无干系,州有州牧,郡有太守,县有县令,与十四将军互不统属,十四将军平常专职军队操练,战时领军出征,且还要定下一道成例,三年一轮换,或异地任职,或酌拨它用”
细细听至此处,即便持重如褚太后,也不得不点头称善
这样一套方案考虑得再缜密不过了,可说环环相扣,又环环相制,除非有人的权势大到四释大司马府悉数听命于他,这样方能改天换地,可这样一个人,除了皇帝之外还能有谁况且,将来一旦照着这个法子实湿来,即便皇帝让中书省草拟的诏书,也存在被门下省封驳的可能
从来方镇为恶,尾大不掉的原因,只因授官于一人,军政合一掌政就有钱粮,掌军就有军队,国家动乱的首恶,莫过于军政合一
而中枢之所以有权臣,盖因为仕途垄断,官员近亲繁殖试想,如果广开仕途,取仕者朝廷,如此,将来得仕者感念的是朝廷而不是某一个人刘霄看得明白,原本的历史中,自大隋开科举取仕之后,乃至大唐、大宋、大明,从未出现过手中权势足以威胁皇权的大臣
但是,仍有历代盛衰治乱的轮替,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究其根本,不外乎整个国体与民争利,历代而亡,根本原因不出田地兼并,百姓无以为生
要养民,而不是奴役百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当然,这一切都是刘霄将来推动化改制的大方向
褚歆今日于崇德殿中听刘霄所言,可谓耳目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褚歆叹道
皇帝司马聃则兴奋不已他这个天子,本以为就此混沌一生,没有任何打算便是他的打算,十几年来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它天明酒醒后的日子,直到他的人生和刘霄有了交集
战燕国,强中军,除逆臣,破秦国,复长安,还有眼前的化改制,这一路走来,大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着模样,做皇帝的他不是没有感觉
“朕得谢卿,天子一任,眼看大晋中兴在望呀或许朕也将青史留名,称得上一代中兴之主”,司马聃暗道
几乎是头一次,皇帝司马聃不待母后开口便整肃衣袍,慨然谓刘霄道:“谢卿,你我君臣相得相知,如孝公遇商君所以兴大秦,昔日卿救朕之性命,延续朕之子嗣,在朕和太后面前力主北伐苻坚,并在朕面前誓言取得长安,这些,卿都做到了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无念,卿有大志,朕愿为明君,放手去做,朕与卿必不两负”
。//WWW.ops8.Com 百度搜索:看小说//(本章节由7~8小说网友上传)(.)
()n(小说网)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国都长安城内,效仿汉制设郎卫、宿卫和城门卫郎卫掌守宫城门户,出充车骑,为皇帝侍卫军;宿卫负责京师宫门之外和城门之内区域的守卫,以及皇家园陵寝庙的守卫;城门卫屯守长安十二城门
于长安城北郊复建北营,设北军中侯,统领郊外五校和游击、骁骑等诸军
这样,长安城从内至外的军事力量,分别有光禄勋统辖的郎卫、卫尉统辖的卫士、城门校尉统辖的城门兵,以及北军中侯统辖的北军,既相互支援,又相互牵制
尽管刘霄费尽唇舌好一番解释,褚太后仍旧不太放心,再问:“如此一分,明晰倒是很明晰,所有军令皆出朝廷,可哀家问你,一旦大司马心怀不轨,又该如何至始至终,谢卿似乎并未就此疑问释惑于哀家”
“敢问太后,大司马拿什么来心怀不轨”,刘霄理直气壮反问道,“不说十四将军麾下军队调遣需大司马府上奏天子诏准,所谓兵马未动,粮秣先行,大军钱粮皆出兵部,士卒招募和武官选授也皆在兵部,兵部又为尚书省所辖而且,大司马在国都不掌实兵,郎卫、卫士、城门兵和北军皆由卫将军分理,且有光禄勋、卫尉、城门校尉和北军中侯辖实兵,大司马如何来行他的不轨之事”
“是这么个道理”,皇帝司马聃眼前一亮道
不过褚太后绝非轻易点头的人,转眼疑窦又生:“哀家问你,十四将军各镇一州,俱得开府,与当今方镇何异倘若引兵作乱,又该如何以对”
“与当今方镇差异大矣”,刘霄答,“十四将军虽各驻一州,却与当地庶政毫无干系,州有州牧,郡有太守,县有县令,与十四将军互不统属,十四将军平常专职军队操练,战时领军出征,且还要定下一道成例,三年一轮换,或异地任职,或酌拨它用”
细细听至此处,即便持重如褚太后,也不得不点头称善
这样一套方案考虑得再缜密不过了,可说环环相扣,又环环相制,除非有人的权势大到四释大司马府悉数听命于他,这样方能改天换地,可这样一个人,除了皇帝之外还能有谁况且,将来一旦照着这个法子实湿来,即便皇帝让中书省草拟的诏书,也存在被门下省封驳的可能
从来方镇为恶,尾大不掉的原因,只因授官于一人,军政合一掌政就有钱粮,掌军就有军队,国家动乱的首恶,莫过于军政合一
而中枢之所以有权臣,盖因为仕途垄断,官员近亲繁殖试想,如果广开仕途,取仕者朝廷,如此,将来得仕者感念的是朝廷而不是某一个人刘霄看得明白,原本的历史中,自大隋开科举取仕之后,乃至大唐、大宋、大明,从未出现过手中权势足以威胁皇权的大臣
但是,仍有历代盛衰治乱的轮替,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究其根本,不外乎整个国体与民争利,历代而亡,根本原因不出田地兼并,百姓无以为生
要养民,而不是奴役百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当然,这一切都是刘霄将来推动化改制的大方向
褚歆今日于崇德殿中听刘霄所言,可谓耳目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褚歆叹道
皇帝司马聃则兴奋不已他这个天子,本以为就此混沌一生,没有任何打算便是他的打算,十几年来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它天明酒醒后的日子,直到他的人生和刘霄有了交集
战燕国,强中军,除逆臣,破秦国,复长安,还有眼前的化改制,这一路走来,大晋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改变着模样,做皇帝的他不是没有感觉
“朕得谢卿,天子一任,眼看大晋中兴在望呀或许朕也将青史留名,称得上一代中兴之主”,司马聃暗道
几乎是头一次,皇帝司马聃不待母后开口便整肃衣袍,慨然谓刘霄道:“谢卿,你我君臣相得相知,如孝公遇商君所以兴大秦,昔日卿救朕之性命,延续朕之子嗣,在朕和太后面前力主北伐苻坚,并在朕面前誓言取得长安,这些,卿都做到了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无念,卿有大志,朕愿为明君,放手去做,朕与卿必不两负”
。//WWW.ops8.Com 百度搜索:看小说//(本章节由7~8小说网友上传)(.)
()n(小说网)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