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重生之衙内 > 第九章 无线电

重生之衙内 第九章 无线电(2/3)

,差不多都成为了一个传奇。如果写成小说,便是汉语版《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无论前世今生,老妈都绝对是我崇拜的偶像。

    我指着那条大黄鳝说:黄鳝很补的,留给你吃吧。”

    黄鳝营养价值高,老辈人都知道的。

    老妈大是感动,摸摸我的脑袋,脸上露出无比慈爱的神情,点了点头。

    “伯伯,我给你送鱼来。”

    周先生看着大海碗里煎得金黄喷香的小鱼小虾,愣住了。

    “小俊,哪来的鱼?”

    “我和三哥去堵了一个河坝,抓的。是我妈妈煎好的,可好吃了。”

    想起刚才吃过的煎小鱼,我不觉又舔了舔嘴唇,真是嘴有余香啊,仔细想想,似乎两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小鱼呢。

    周先生双手颤抖着接过瓷碗。师母更是眼圈一红,撩起衣襟擦眼泪。

    碰上这种事,我脸皮就薄,两辈子落下的坏毛病,见不得这个,赶紧鞠一个躬,说声“伯伯师母再见”,车转**飞也似跑了。

    周先生端着碗,望着我小小的背影,百感交集。

    晚饭时分,老爸也回来了。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说起我捞鱼给周先生送去的事情,老爸大加赞赏。他以前是老师师重道”甚是推崇。

    老妈就将我搂过去,摸着我的头夸奖道:“我家小俊从小就这么讲礼义,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老爸点点头,深有同感,嘴里却说:“别夸坏了小孩子。小俊,跟爸爸说说,随周先生都学了些什么知识啊?”

    “语文,算术,历史,英语……”

    还学英语?”

    老妈吃了一惊。

    当时还是“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英语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一说起英语,不免让人浮想联编,想起“里通外国”这顶大帽子。

    老爸不以为意:“小孩子多学点东西总不是坏事。我们一大家子都是贫农成分,十八代祖宗里都找不到一个外国华侨,也不必担心。”

    主席辞世不久,“四人帮”尚未粉碎,大革命尚未结束,这个家庭成分还是挺重要的。

    这种大事,老妈一贯信服老爸,见他如此说法,也就不再多言。

    “小俊,英语学得怎么样呢?”老爸问。

    “学了二十六个字母,还学了一些单词。”

    我想了想,很小心地回答。

    周先生不是专职英语教师,因此教英语的法子有些“蛮气”,见我二十六个字母上手极快,也不讲究什么循序渐进,索性直截了当摁住《哈姆雷特》来硬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往下学。颇有“见招拆招”的味道。虽然前生英语学得一塌糊涂,多少总有些老底子,碰到这么一位“高手”师父,没奈何,也只能顶硬上。幸而我生理年龄只有七岁,记忆力超好,师父教得硬,学得也不软。尤其让人兴奋的是,周先生口语极佳,十来天时间下来,师徒俩居然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了。《哈姆雷特》也学到了第三页,单词记了上百个。至于语法,有莎士比亚先生做老师,那还能错的了?

    周先生对自己独创的法子甚是得意,不止一次对我说,什么时候将《哈姆雷特》倒背如流了,英语也就出师啦。

    我想也是,真要能将《哈姆雷特》硬背下来,估计考托福不在话下。

    这些却不必忙着让老爸知道。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还是低调一点好。

    “那语文呢,学了多少生字?”

    大姐饶有兴趣地问道。

    大姐柳华,比我整整大了八岁,是真正的“长姐如母”,据说我小时候是大姐带的,上辈子她对我可好了。这辈子假如真能出息,一定要加倍报答她。

    这个问题可不大好回答。因为打从第三天上,周先生就不再教我生字,用的是和教英语同样的法子,直接拿《中国通史》当教材,一章一章往下学经十四史》这些书籍,先生将其当成了我的课外书,允许我带回家自己读,有不明白的地方打上记号,第二天再请教。

    伯现在教我《中国通史》。”

    “什么?”

    其他人还则罢了,也不知道《中国通史》是个啥东西,老爸却已经满眼小星星了。

    我嘻嘻一笑,有些得意。

    “伯伯说了,学完《中国通史》,再学《中国文学史》,然后再学…像是《古文观止》……”

    “等一下等一下……”

    老爸伸手止住我的话头,大大喘了口气,平定自己激荡的心情。过了好一阵,老爸才以很不肯定的语气问道:“小俊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