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 169 资产配置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169 资产配置(2/3)

、事业单位人群着实搬回一局。

  由于经济危机,经济环境整体都不好,民营企业许多人离职,生意不好做。

  但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朋友工作稳定,闲暇时间较多开始钻研炒房的事情。ωww.xSZWω㈧.NēΤ

  罗芳伯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当时罗芳伯妈一个客户,深圳某局的小科员,跟罗芳伯妈说要举债去买南山的房子,原因是那边规划高科技产业,。

  2000年左右来的人都在那边上班,以后必然会在那边置业。

  深圳在经历06-07年一波暴涨后,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房子不好卖,同时她是客家人,在深圳人脉甚广,她们集体去买房,开发商通常给优惠(送面积、送花园等等)。

  那个时候她的收入(工资加隐形福利)大约在1万元每个月,她老公也是公务员但是油水更多一些,加上家里有一些存款和信用卡欠款、单位借款等,他们前后买了三套房子,都是只付首付,分别位于后海、深实验、深圳中心区,转手把房子租出去,夫妻一个人的工资用于生活,另一个人的工资用于还贷。

  那是罗芳伯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把生活过得那么累呢?

  罗芳伯妈要坚持她的事业,所以没跟着上车。他们提出“学区房”这一概念时罗芳伯们家还不知学区为何物,他们是罗芳伯印象里最初的炒房致富者。

  时间到了2010年,罗芳伯爸因为压力太大身体不佳,生意每况愈下,罗芳伯妈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收入还是不错但是不比从前。这一时期罗芳伯们面临还债、还贷、养家、养老人各种压力,并没有存款。但是时代不等人,房价在4万亿计划后开始突飞猛进。

  等到2012年时,家里总算是把所有的欠款都还清了。罗芳伯妈因为保受还款压力,那时候总是提前还款。

  2012至2015年家里重新有一些存款,但是比起房价是杯水车薪。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同时对新政府心怀信心,罗芳伯们终于是没有再买房,但选择了其他一些投资项目,收益尚可。

  同一时期,那位公务员阿姨不断加杠杆,各种抵押、卖一套买五套的骚操作,再得益于之前房子的房租上升,加上她们单位有自己的地改造成铺位,他们现金流稳定一下子买了好几铺,有一次吃饭时她和罗芳伯妈说,阿虹当时罗芳伯叫你跟罗芳伯投资你不听,罗芳伯现在一个月还完贷款房租能收30多万。

  得益于房产的收益,她们还投资了电影院、店铺、美容店。

  这样的深圳公务员家庭虽然不多见,但是达到中产以上有个2-3000万净资产的还是蛮常见的,这是新时代的中产阶级。

  同一时期,罗芳伯们家虽然收入也不断上升,但是就像微分方程设错了初值条件,再想追上已是杯水车薪。现在虽然也是一线城市的中产。不需要为房子和金钱发愁,但是总归不是“资产阶级”。

  这一时期新晋的人士主要是高科技行业、金融业的从业者。那些腾讯华为招商平安招来的人,之前生意做出规模的生意人,以及把握住机会收入稳定的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人员。

  过了15年,深圳房价突然坐地起价,平均翻了一倍。

  周围的朋友不少都开始卖房,特别是16年,大家都觉得经济危机真的来了。

  很多人把钱挪到香港去,买保险,开私人银行,搞家族信托等等。那位神奇的阿姨把位置一般的房子都卖了,只留了福田和南山的几套房,然后,去国外买起了房。

  因为隐私原因,就不细说了,但是她们在新加坡、温哥华、香港、西雅图都置了业,尤其是西雅图,她说了一句名言,“越大的,越贵的,越要买”。

  她们买了一套总价600多万美金的,但无奈已不在一个阶层,收益如何也没再问,不提也罢。

  15年后,深圳的门槛越来越高了。一个985硕士已经不值什么钱,他们虽然拿着20至30万的工资,但是买房可以说完全不可能了。

  寥寥几个买得起房的大多是父母在老家当领导的,卖空了半个家帮付个首付。但无奈架不住人多,深圳的房子仍然供不应求。所以罗芳伯感觉,15年以后深圳的房价反倒是真的进入了某个“刚需”的阶段。

  不同于以前大家都在炒,现在这一波手头有3-4套房以上的人感觉不多了,但是内地来的人平均质量越来越高,比起早期很多郁郁不得志的,现在来的基本高学历高素质是标配,这些人家境都不错,父母即使不能全款买也能帮付个首付。

  所以深圳就好像全国经济萧条下的一个孤岛,源源不断吸引着一些朝阳行业的人才流入。

  罗芳伯认为未来深圳房价很大程度取决于全国的经济形势,如果内地转型成功很多精英会回到家乡工作。

  但是,如果内地经济萧条,只会使得当地的富人和精英继续涌入深圳和其他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