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其他综合 > 清和 > 231第二百三十一章

清和 231第二百三十一章(2/4)

br>
    “国公爷以为不妥?”

    “不尽然。”沈瑄放下底稿,看过孟清和抄录一半的奏疏,重新铺开纸,提起一支狼毫,饱蘸墨汁,一笔楷书,字正雄厚却不死板,笔锋隐有锐意,看了多次,孟清和仍是觉得,如沈瑄这般文武全才,当真是生来就为打击人。

    “十二郎可曾细想,国朝创立至今,不言北疆南域,应天十八府,天子脚下,文风鼎盛之地,除府州县学,儒学-私-学又有几所?”

    孟清和眉头微蹙,陷入深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十二郎不为扬名,一心为国,他人未必这般想。况内附各部多有私心。大批招揽,未必会乐于从命。新设儒学不可取,不若归入北京国子监,增设一科,限定人数。朝中不乏有识之士,如此行之,不需十二郎多费半分心思,”

    说话间,沈瑄已放下笔,吹干纸上墨迹,递给孟清和。

    “此封奏疏,瑄与十二郎联名。”

    接过润色后的底稿,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越想越觉得有理。

    免费发送,打破头争取,本就天壤之别。以阿鲁台和马哈木的思考模式,抢来的才会珍惜。更不会费力思考,背后是否设有圈套。

    “国公爷英明!”

    孟清和一直觉得计划中有疏漏,却始终找不出来。

    沈瑄这番话,正让他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难怪天子不批,换成他也不会同意。

    他想问题,还是局限在一射之地。上位者考虑的却是整个国家。随着大明的疆域不断扩充,朝廷制定和实行各项计划政策,必将比以往谨慎百倍千倍。

    拍脑袋工程要不得。

    热血充头只能在冲锋陷阵时发挥作用,用到治理国家上,绝对是挖坑自己跳。

    “十二郎明白了?”

    “明白了。”孟清和心情大好,拉住沈瑄的衣领,对着红润的唇角,用力亲一口,“子玉真乃吾之伯牙嵇康。”

    暂且不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拇指擦过唇角,沈瑄明显愣了一下。

    貌似,被-调-戏-了?

    孟伯爷不知自己即将“大祸临头”,提起笔,一手严正的台阁体跃然纸上。笔落用印。转过头,不待开口,腰间突然一紧,温热的呼吸擦过耳际。

    大红衣袖挥过,紫檀大案上的笔洗笔筒纷纷落地。

    背脊贴在冰凉的桌面上,孟伯爷眨眼,再眨眼,明白眼下是什么情景,果断……兴-奋-了。

    书房xxx,一直很期待,始终未实现。

    十年间,这是头一回!

    手臂一揽,撕拉一声。

    缩回行凶的爪子,孟伯爷干笑两声,“那个……稍微激-动了点……”

    沈瑄挑眉,俯身间,领口微敞。

    孟清和咽了口口水,忍了几忍,终于没忍住,一口咬了上去……

    冲动的结果,孟伯爷两天没出厢房。

    递送南京的奏请,直接由国公爷代为抄录。借此,孟伯爷发现定国公又一项才能,但凡他写出的字,都能模仿出七八分。

    天才又如何?再天才,人也是他的!

    想到这里,孟清和弯起唇角,趴在枕上,被熟悉的冷香包围,圆满会周公去也。

    永乐九年四月,孟清和同沈瑄联名的奏疏递送应天。

    同月,朝廷下令,于北京国子监下增设新科,许归附部落头目官员子弟考取。

    “三年一考,名额限定二十人,后可酌情增减。”

    “凡入学者享生员禄米,发夏冬两季衣鞋。比同监生,年节有赏。”

    “学制三至五年,优异者授文武官职。有功,许家人移居中原。”

    “入学子弟,年龄限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年满二十五岁,入学满五年,未有所成者,发还,不追讨禄米,取消该部两期考取名额。”

    诏令布告天下。

    兀良哈女真尚能自持,入不了国子监新科,还有大宁武学。

    鞑靼瓦剌和风闻消息的各番邦不淡定了。

    鞑靼太师阿鲁台和太保马儿哈咱,枢密知院脱火赤摒弃前嫌,坐到一个帐篷里商量,“鞑靼今非昔比。若能送子弟入北京国子监,学成之后,必可出人头地。更可向大明表示我等忠诚!”

    马儿哈咱与脱火赤连连点头。

    比不过兀良哈,还比不过瓦剌?无论如何,必须争取到比瓦剌更多的名额。事关脸面和部落今后的发展,容不得半点退让。

    瓦剌首领马哈木同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