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窃隋好驸马 > 第十章 不争

窃隋好驸马 第十章 不争(2/3)

朝统治者对付十二卫的府兵同时兼管地方和中央军的一种不满,促成演变之后出现的;同时,也是隋朝后期骁果军制度的一种折衷演变。

    当然了,如今才武德元年呢,北边的李渊肯定没脑子想这事儿,历史上,十六卫要到他孙子唐高宗李治的时候,才作为一种兼顾了对府兵门阀制衡的手段提出来。但是萧铣如今要调用这个制度,显然要假借杨广的名义,才好更加名正言顺一些,所以不惜找借口满口胡诌跑火车,说得三分假七分真。

    不管怎么说,他没有亏待独孤氏兄弟,独孤彦云独孤平云到丹阳。跟着他们叔父独孤盛,领导新成立的千牛卫。哪怕只是左卫或者右卫一个,也比如今在蜀地当个郎将级别高了。是妥妥的升职,而且是有实权的升职。唯一的区别,就是从天高皇帝远可以自己瞎折腾的边陲,调到了天子眼皮子底下而已,只要独孤氏兄弟没有自立的野心,这种升职怎么看都是好事儿。

    至于老大独孤凌云被拿掉了蜀郡留守这个官职,实际上也没什么好多说的,因为萧铣说得很明白了——“留守”本来就不是常设官职,当初隋文帝杨坚的时候就不存在留守。只有郡守,郡守上头就是总管了。是杨广登基后,大业年间天下大乱,才临时设了留守这一级别比总管低、比郡守高的职务,作为调度数郡实力剿匪的权宜之计。如今再给独孤凌云上柱国的爵位,完全对得起他。

    在萧铣的计划中,将来的大梁朝廷,是不会恢复隋朝时候的“总管”职务了,因为总管的职权实在太大。动辄都是管着相当于后世数省面积人口的地盘,一旦想对抗中央,那个个都能有安禄山级别的实力。而杨广晚年萧铣建议杨广设置的经略使和观察使,明显辖区比总管小数倍。而且权力还比较单一,不是军政财权一把抓的那种。

    真正军政财权一把抓的,只有到郡守或者说后世的知府、知州这一级。才可以兼管。但是这样的话,对于朝廷的威胁来说。就没什么问题了,因为整个天下可以有两百个郡/州级别的行政区划。哪怕其中一两个甚至几个里头,有人所有权力一把抓,演化成土皇帝,要想对抗中枢的话,实力还是太弱。

    这种设想,就相当于后来的虚省级而充实地级市,省级行政区不管国税,也不管地税,财权并不能畅通到毛细血管一级,所以不会尾大不掉,地级市一级的话,多权混一也不怕,反正体量太小。换到如今的语境当中的话,萧铣还有一招,那就是将来能够只设观察使的地方,那就坚决只设观察使,观察使搞不定的地方,逼不得已才上经略使。

    独孤氏兄弟没有萧铣想得那么远,但是仅仅从他们可以想到的那些层面,也已经足够让他们选择支持萧铣的决定了。当天,众人纷纷领旨接受了自个儿的新使命,萧铣在成都盘桓数日,把蜀郡的各项人事以柳叶刀一般的精准,让房玄龄亲自操刀,整顿了一番,确保此地没有将来割据之虞。

    ……

    萧铣本人在成都坐镇的当口,梁军在蜀地当然也不会闲着,原本梁军入境之前,仅靠独孤氏兄弟的势力,要想越出蜀郡边境去为朝廷掌控新的土地,充其量也只能到绵竹一带,没法继续北上。得到了沈光麾下数万强兵的助力之后,又有蜀地府兵的辅助带路,进度便快了很多。

    萧铣天天只要呆在成都看捷报,就得到了一连串的好消息,绵竹,梓潼,江油,沿着嘉陵江的一系列重镇纷纷归顺朝廷,小规模的抵抗被彻底肃清,一下子就推进到了江油东北的剑阁要害。

    也正是快推到剑阁的时候,“剑外忽传丢汉中”,李渊派他的侄儿、赵郡王李孝恭火速南下抢地盘的消息,被梁军的斥候飞马报回了成都,让大梁朝廷上下颇为重视,如临大敌。

    “幸好朕动手快,没想到薛举一死,薛仁果这乳臭未干的小子便这般不成事儿,才拖住李世民这么几个月。”

    萧铣听到这条军情的时候,只有长孙无忌随侍在侧,便揣摩着萧铣的意思,劝谏说:“陛下!我军费尽心机,才攫取蜀郡等地,正要鲸吞全蜀,却被李渊兵不血刃拿下东川汉中等数郡,实在可恨!不如立刻加速挥军北上,命沈将军不惜体力强行军出剑阁关、走剑门道、出葭萌关,强攻汉中!汉中若下,则大散关以南尽数为我大梁所有,李渊从此如骨鲠在喉,不拔此刺便无力东进了。”

    对于长孙无忌的建议,萧铣只是微笑着摆摆手,并不采纳,“唐军已经入了汉中盆地,等到我军赶去,起码还要十几天功夫,到时候李孝恭早就站稳了脚跟,军需充足,士卒完备,我军却要越过群山险阻运粮,岂非不智?此论还是从长计议的好。朕要的是天下,可不仅仅是一个汉中。”

    杜如晦、魏征这些幕僚都在后方,何况魏征也不是懂诡计的材料,萧铣如今带着的,除了帮他筹措蜀郡人事善后的房玄龄之外,就是岑文本和长孙无忌了,其余的武将当中虽然也有懂得兵法的,但是那都是具体的用兵之道,对于大局战略并没有什么认识,若是杜如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