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晋封冠军侯 第十五章 大周平静下的波涛汹涌(2/2)
三,义忠亲王老千岁结果“坏了事”,皇帝没当成,棺材板没得用,皇帝退位当了太上皇。
新皇帝上位,薛蟠父亲和叔叔双双都死了……
“坏了事”三个字背后一派权力斗争的血雨腥风,薛家押错了宝一败涂地也不冤枉。
而义忠亲王老千岁丢了皇位生死不知。
关键是他的父皇退位当了太上皇,兄弟上位当了皇帝。
贾蓉可是知道站错队以及皇位争夺失败的下场,历史上早有明鉴。
第一,康熙皇帝太子胤礽两废两立,九龙夺嫡最后便宜了雍正皇帝。
这段故事最被人称道,以至于新红学、曹学都以此为基础。
然而九龙夺嫡故事与《红楼梦》的出入是太子胤礽与雍正不是敌对,也没有太上皇。
第二,明代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囚禁南宫为太上皇,明景帝朱祁钰为皇帝。
后来发生“夺门之变”,太上皇朱祁镇二度登基,朱祁钰死,被降为王爵。
当时两皇并立,与《红楼梦》太上皇和皇帝“双悬日月照乾坤”类似。
第三,明初靖难之役,朱棣“清君侧”夺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
也就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老嬷嬷说:“哪有叔叔睡了侄儿的床的理”的讽刺。
《红楼梦》金陵和京城的设定无疑借鉴了这段故事。
南京的宁荣二府和京城的宁荣二府对应,不是“真假”,而是明代南北二京的事实。
宁国公和荣国公建功立业比林黛玉的祖先要晚一代,也颇有靖难之役的影子。
不过,以上三个故事都有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影子,却并不完整。
其实最像他“坏了事”的典故是第四段故事。
第四,唐初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后,逼迫唐高祖李渊退位。
修建兴庆宫给太上皇居住,就是后来的大明宫,也叫“东内”。
如果将《红楼梦》人物套进去。
太上皇是李渊,皇帝是李世民,义忠亲王老千岁无疑就是太子李建成。
薛蟠父亲送给“太子”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板“万年不腐”,代表“万岁”之意。
因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棺材板如此寓意僭越比较小。
没想到义忠亲王“坏了事”,皇位没了,棺材板不能用,薛家也陪着遭殃。
虽然没有抄家灭门,却也被清算死了两个当家人。
而自己的贾家当时作为太上皇的老臣,应该没有卷入皇权争夺。
但心中无疑拥戴太子。否则也不会默认薛家投石问路。
更不会不齿皇帝夺位不正,对其“不忠不顺”。
现在的皇帝恨贾家等四王八公老臣不肯“忠顺”,扶持忠顺亲王为之敌对。
史家的忠靖侯史鼎,也是因此得了爵位。注意他的“忠靖”是与贾家“逆反”对立的。
贾蓉的这一番对大周朝朝政格局的“拨开云雾”,顿时让他的前路清晰开来。
贾家为何抄家,皇帝为何不容贾家,北静王为何拉拢贾家结党,忠顺亲王为何与贾家毫无往来,贾元春为何突然晋升贤德妃,老太妃对贾家的意义……
这一切贾蓉统统都联系了起来。
一切的起源皆因为当今皇帝仿佛李世民一样雄才大略。
却因为得位不正不受贾家等四王八公老臣的拥戴和臣服。
贾家的兴亡根源,还是在于皇权的争夺上!源于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背后的权力大洗牌。贾家等老功臣集团,就像趴伏在得位不正的皇帝卧榻之侧的“兕”,隐隐有着威胁。
而虎兕相逢,必有一伤!
自己任重而道远啊,贾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看着外面葱郁的树木,不由目光更加的坚定起来。
“我命由我不由天!”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