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王爷的旗帜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王爷的旗帜(2/3)

还得了,许多官员无法认同。

  “诸公,参观时间到了,下一步歇息,用过午饭后,下午的北平综合大场的中秋盛典就开始了。”

  北平布政司的官员说道。

  神色各异的官员们,由组织者安排乘坐上下梯。

  中午。

  北平综合大场外的广场,已经成为了“汪洋”。

  为了保障安全和秩序,三营新军和从各地卫所中调动,合计一万余人出动。

  一队队的士兵巡逻,并且把守各街道,保障人流不发生拥挤。

  每隔五百米就有士兵们组成的“门槛”。

  通过每段的“门槛”来放行,以避免拥堵。

  还有排成各条的士兵,用身体阻隔出宽广的应急通道。

  反倒是北平综合大场的内部,里面的秩序反而要好一些,因为修建建筑的时候,就有充足的计划。

  人们根据门票上的进场门号,去各处的通道排队进场,这些通道通往每段的地区,成功的分导人流。

  每段的观众区,都会有宽松的通道隔开。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提前入场。

  不少的工作人员也在场外大声喊话,让观众们提前入场,避免同一时间进场。

  “二十万人的活动,还是有些经验不足。”管事们观察后说道。

  “应该在大场外修建栅栏,人们从栅栏排队,这样就能避免拥挤了。”

  “此次活动意义不同,所以抽掉了如此多的军士帮忙组织秩序,以后办活动可没有这么多充足的人手,如何形成有效的秩序,在规划上还需要调整。”

  几名管事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广场外就应该施行分区,每大区用栅栏隔开,从源头上来杜绝,可以减少许多工作。”

  “走,去场内看看。”

  几名管事掏出工作牌,证明了他们的身份,可以从为工作人员单独准备的通道进入。

  这套通道靠近后台。

  后台一间间的大厅,更是忙成了一片。

  二十万人的观众,各地的文武官员,演出人员们谁能不感到振奋,谁又不担心自己出错呢。

  有各个剧院的节目,也有来自学校的节目。

  主持的工作人员也很紧张,趁着开场前的时间,抓紧和同事进行演练。

  谁也没工夫搭理管事,好多人并不认得他。

  管事负责的是大场的内外秩序,快步经过各大厅,来到通道的尽头,进入了大场内部。

  四面八方的观众席上,已经有了几万人的样子。

  在观众席的甬道下,铺设了数万口大缸,当做传声的设备,周边宽厚的高墙,则形成回音壁。

  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

  哪怕两个人分别站在两端,其中一个人靠着墙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反射前进,传到另一端。

  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工作人员有人笑称是“天人感应”。

  所以大场的宽厚墙壁,里面虽然有包间,但也被称之为“回音壁”

  这项技术的优势是场中央的声音,在墙壁形成反射,保证了声音的传播,劣势是观众席上的讲话,也会被放大。

  地面的石砖铺设也是有讲究的,与广场中央舞台上的三音石相互映照。

  解决了观众席说话回声大问题,保障了舞台上的声音,大过观众席上的回声。

  还有舞台上的层叠建筑技术,被技术人员取名为蛙鸣叠声技术,这是唐朝的技术。

  回声壁和三音石则是明代的技术,空缸传声则是很早就有的技术。

  比起后世西方学者宣传的古罗马遗迹的扩音技术,古中国的扩音技术,不但有古人文字记载,还有出土的实物,和现存完好可以证明的古迹。

  这就导致,刚入场的工作人员,耳朵里满是观众席传来的喧哗声,像噪音一样的吵得他头昏眼花。

  几万人的交谈,在各项传声技术中,犹如巨大的嗡嗡声。

  随着进场的人越来越大,这个声音越来越大,反倒是外面听不太清楚。

  “小王爷!”

  “是小王爷的旗帜。”

  在不经意间。

  朱高炽进入了自己的包间,墙壁上二十米处的位置,悬挂了燕子旗和世子旗。

  各家的家眷们也悄无声息的,被工作人员们引入了各个的包间。

  文武官员们的包间,围绕着朱高炽的包间。

  这些并没有引起人们的主意,人们纷纷望向朱高炽所在的位置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