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唯独大明可以走的道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四百二十九章 唯独大明可以走的道(2/3)

再加上小冰河时期,这条道已经走到了头了。

  所以才有了明朝的近两亿人口。

  而到了清朝,因为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加上小冰河时期的结束,又有了近四亿人口。

  也是后世早期。

  制定的把人口集中到土地上,希望能带来更多的土地回报。

  而在后世中国工业革命成功之前,靠着优秀的组织力,发动了全民大生产运动,各地兴修水利沟渠,又让这个数字得到了突破。

  最后一次进入工业社会前的耕地扩张,的确属于农业社会中,人定胜天。

  “把七千万人口需要的粮食,用可以满足这个目标的人来加入农业生产,其余人口投入到其余方面”

  “北平吸收计划之外的人口,就是用工业化发展的手段。”

  “竟然是用结果来倒推生产力。”

  解缙自言自语,不知不觉惊呆了。

  市场化的工业社会,初期吸纳不了这么多人口,于是建立分配资源模式。

  通过行政手段创造市场,这就把一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各个部件联合运转的大机器。

  这就是倒推。

  为了达成预定的目标,来倒推社会上的分工,然后分配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

  解缙看穿了报纸上文字后面的深意,惊为天人。

  这是人能想出来的。

  解缙呆呆的看着手里的报纸,犹如看到不可思议存在的凡人,满脸的震撼。

  这的确是人想出来的,正是中国模式。

  在学西,学苏后,经历数次的失败,终于发展出的,和平环境下,不靠外部抢掠和战争,就获得空前成功的中国模式。

  先民的伟大文明成果,因为三百年的被征服时期,全面落后于兴起的西方。

  而后人的先烈们,通过百年的屈辱史,又开始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之路。

  解缙翻找着报纸,终于翻到了一篇他想要的答案。

  “自古以来,先贤就在不断发展新理论,岂有不变之道理。”

  “我之中华自古就是农业社会,遵循的是农业发展社会的道,因此重农为根基。”

  “但是到如今的大明,必须要走工业化道路,因为平原之地,都已用来开拓。”

  “中华土地上的大江南北,能耕种的土地都已经得到了开发,连宋朝为流放之地的岭南,也已经开发了出来。”

  “北平之道,就是建立于我大明,南北统一,国内稳定,在册人口七千万。

  “本质上,用能满足七千万人口粮和生活需求的人口来种地,剩余的人口则分配到其余的行业。”

  “这条道,秦汉走不了,唐宋不好走,唯独我大明可以走。”

  “秦汉的农业技术不够,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农业,也就是农业人均产量支撑不了工业化。”

  “唐朝的科举,提高了识字率,打破了门阀,是最辉煌的朝代,但是还不够,为技术上还需要发展。”

  “而宋朝,丰富的人口,普遍的识字率,先进的科技和科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

  “农业和技术都没有了问题,但是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战事上的接连失败,让宋朝缺乏了进入工业社会的重要条件。”

  “唯独我大明,唐宋还有南方可开发,而明朝已经没有地方开发,必须走上工业化道路。”

  “只要恢复了唐宋的文明,恢复了农业技术水平,让农业产量得以支撑工业人口,内部又稳定,外部也没有大敌患,我大明是最有希望进入工业化社会的。”

  看着手里的报纸,解缙仿佛看懂了,但是心里也有了很多的困惑。

  明末有了资本主义思想萌芽。

  但是太晚。

  社会已经不稳定。

  解缙看不到历史,也站不到巨人的肩膀上,但是解缙看到了新大门。

  明朝的读书人是很多的,有不少读书人,并不缺乏主动吸纳陌生知识的主动性。

  而明朝的读书人,本就是吸纳天下各基层的精英人士,更不缺乏聪明人。

  解缙用了整整一个月看完了报纸。

  第二日。

  自己收拾了包袱,向惊讶的合不拢嘴的亲人们告别,不等他们的询问,毫不犹豫的出发北上。

  “你的社学怎么办?”

  “还办什么社学,误人子弟,羞煞人也。”解缙捂着脸出门。

  过了几日,解缙的好友来拜访。

  结果从解缙兄长的口中得知,解缙已经北上投奔北平去了,解缙好友目瞪口呆。

  自己前番还说了杨士奇,有人说杨士奇是小人,攀附权贵,这倒好,自己好友也去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