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工业的道理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工业的道理(2/3)

站自然不敢怠慢,没有房子也要腾出来。

  小王爷随口一句话。

  驿站就大动干戈,这些白身,又一次直面感受到权贵带来的权势,作为参与者,人们各个精神饱满。

  这也是一股士气。

  不久。

  众人到齐,朱高炽坐在炕上,其余人或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圆凳上,毕竟条件不足,显得简陋。

  朱高炽对环境不怎么在意。

  屋子简陋又怎么样。

  这间屋子里面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他要加速工业革命的进呈。

  工业革命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突然激增,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加速增长,并不能完全用一场“革命”来形容。

  它有自己的事物发展的进呈规律。

  自己打破了这个规律,短时间内上马了许多的工厂,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眼前许多人都在担忧和忧虑。

  例如马王宣在马车上告诉自己,高珍想要见自己一面,不过自己没有太多的时间。

  等去密云的路上,再见一见他。

  从一个农业国,想要变为工业国,虽然有后世的经验,但是毕竟大明的生产力不一样。

  “当今追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你们觉得和我们的工厂,有什么矛盾之处。”

  众人没想到贵人会说起这件事,他们还以为贵人开会,会谈密云开铁矿,办铁厂的事。

  贵人不涉足煤炭,却要开采铁矿,许多人都不明白之间的区别。

  “农业和工业,前者让人们都留在土地上,而工厂也需要人。”周世丰眼界开拓。

  和贵人接触的更久,看到的事物更多,第一个说出了关键。

  “不错。”

  “也就是说把人口都要集中在土地上。”

  朱高炽笑道。

  人们露出佩服的眼神,变相拍着周世丰的马屁,周世丰很低调,脸色平静。

  “人以食为天,自然以农为重,这个道理是没有错的。”

  “但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

  “无论是技术,还是风俗人情,明朝和前朝,唐宋都是有变化的。”

  “这说明时代的需求不同。”

  “其余不提,只我朝的铁产量,就已经超过了历史巅峰的宋朝,证明了生产力的进步。”

  “生产力和大家讲过了无数次,诸位都是明白的,有谁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众人开始认真起来。

  高珍举手。

  朱高炽颔首示意。

  高珍是柜外的掌柜,背靠中华重工,有深厚的跟脚,在外面见到的世面多。

  而外柜竞争激烈,促使他不敢松懈。

  对有些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也敢当着贵人的面展现自己。

  换成万三就不行。

  “只有满足了农业,才有技术的突破,我朝国土面积大,而人口却不如宋朝。”

  “农业上比宋朝更富裕,所以人均用铁量,超过了宋朝。”

  众人恍然,不少人都认可高珍的说法。

  朱高炽鼓了鼓掌。

  “你说得对。”

  “但是有个问题,为何技术发展的缓慢呢?例如风箱技术,冶铁技术,几千年来都在发展,却并没有质的突破。”

  “因为需求不急迫。”

  高珍穿着工衣,属于大明的服饰,外表和古人无异。

  朱高炽露出赞许的眼神。

  高珍得到鼓励,说的越发细致起来。

  “人们自给自足,自然对外界没有需求,没有需求,自然也就没有技术大的突破。”

  “那么创造需求呢?”

  朱高炽继续问道。

  高珍被问住了,回答不上来。

  其余人也都低下头。

  朱高炽没有失望,答不出来才正常,后面的问题,就涉及到工业变革的核心。

  是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本质变化。

  “咱打个比方。”

  “我大明有十个人,九个人在土地上劳动,是不是生产力也束缚在土地上。”

  在薪柴时代的社会中,是符合需求的。

  人们纷纷点头。

  “换句话说,土地的产出,能满足十个人的需求。同样的土地,十个人种地是这么多产量,三个人种地,也是这么多产量。”

  “那么可否只让三个人种地呢?”

  “可能会有人问,三个人种地,那其余的七个人靠什么吃饭,获得粮食。”

  “投入到工业。”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