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江山 第二十五章 路途凶险(下)(2/2)
彦世鸿点点头说:“旅长说得对,只是经过这件事,我认为你身边一定要有可靠的人保护。”
王梓竣说:“我想过了,被袭击这件事要上报师部,就说是土匪袭击。先造出舆论,然后把彝族支队和湘军合并一处,对外称警卫连,即使是一个团的编制,别人也不好置喙,长官担忧自己的性命,多加人手保护,也情有可原嘛!”
彦世鸿道:“旅长所言极是!咱们旅的这几个团是中央陆军的编制,搞不好会被抽调,警卫部队却不同,可以始终跟随长官。”
王梓竣笑了笑,转瞬面色又沉痛起来,说:“这些彝族弟兄第一次打仗就显出士兵的勇敢,令人心生感佩,葬礼不能马虎,要去丰都城里找最好的工匠造墓碑!”
……
因为要赶路,第二天登船前,三十名彝族士兵的葬礼在山脚下举行。
三十座九层木柴搭建的火葬塔上面静静地躺着三十名英勇阵亡的彝族士兵。王梓竣特意交代给他们换上了崭新的军服,他们是军人,应该得到军人的体面和荣誉。
王恩带领所有彝族士兵按照彝族葬礼的习俗,向三十座火葬塔抛去带叶的树枝。三十声枪响后,王恩点燃了火塔。
士兵的骨灰下葬后,出自丰都最好工匠之手的墓碑伫立在山脚下。墓碑正面是阵亡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后面则刻着王梓竣亲笔写的“生于奴隶,死于自由”八个字。
王梓竣在每个墓碑前都放了一碗酒,王恩**彝族士兵们向亡魂敬酒,喝完碗里的酒,王恩将碗狠狠摔到地上,碗被摔得粉碎,王恩面对留着眼泪的同族人吼道:“生于奴隶,死于自由!”
八百彝族士兵跟着吼起来,“生于奴隶,死于自由”激越地回荡在空中,既是对死者的慰藉,也是对生者的激励。
……
几十艘船已等待在码头,士兵们正在向船里搬运物资,王梓竣选了一艘排在最末尾的机帆船,这艘船主要装载棉衣、被服等后勤军需品,货虽多,但是吃水浅,较为安全。士兵们装完物资,船队便启航,顺流而下,驶向东方。
船队经过剑峡时仍然很小心的逐艘驶过,但最后一艘王梓竣所乘的船却遭到了袭击。船行驶到剑峡中央时,两侧山峰上突然下起了弹雨,手**和**包对准船舱没头没脑地砸将下来。船上的甲板飞上了天,舱里的物资燃起大火,船里的人来不及逃生,被只剩骨架的破船裹挟着沉到了江心。
山峰上,朱继伦抱着机枪对着水面发泄似的一阵猛烈地扫射,直到打光了弹仓里的子弹方才住手。水面上只有漂浮着的几块破碎木板,船里的人根本没有机会逃出来,所以看不到尸体。朱继伦却不放心,让手下将所有手**和**包统统扔了下去,直炸得水面飘起了一层死鱼才志得意满地撤了兵。
船队仿佛没有听到身后的爆炸,依旧快速地行驶着。船达到目的地时,王梓竣从第一艘领航的小船船舱里走了出来,微笑着向在码头上等候他的谷少安挥手致意。
王梓竣在日本军校上学时就知道李国翰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格,“消灭战俘”的考试答案时常会出现在脑海中。李国翰的炮击没有消灭王梓竣,他一定会利用剑峡再次出手,这是他铤而走险的个性使然。
李国翰在营地附近的观察哨隐藏很深,一直没搜出来。在登船前,王梓竣已做好了布置,当他大模大样地上了最后一艘船后,在船舱里换上了士兵的衣服,与搬运物资的士兵一同下了船。而观察哨却始终认为他在那艘船里,船离岸后,便急忙向等候在剑峡的朱继伦用信鸽报告了消息。
……
王梓竣又换上了将军服,在众人的簇拥下,神清气爽地大步向前。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