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明第一臣 > 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零七章 张相回到了忠诚的应天(2/3)

!”

  老朱一挥手,朱棣也只好离去,不过他还把门栓别在了腰上,这玩意比擀面杖有劲儿,打人更疼,归我了!

  朱老四喜滋滋跑了,像是个凯旋的将军。

  看着他的背影,朱元璋重重叹口气,显得很无奈。

  这些皇子争端,互相耍心机,争权夺利,讨好父皇,拉拢臣子,为自己摇旗呐喊……你说他们真的就懂吗?

  未必!

  可他们身边都是什么人啊?

  一心想教出储君,为帝王师的先生,盼着他们高升一步,登基称帝,自己也跟着飞黄腾达的小宦官。

  再有一堆居心叵测的外戚。

  这帮人凑在一起,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又昼夜灌输……这要是能好就怪了?

  再说好些皇帝,当太子的时候,人好好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简直跟圣人差不多。结果一登基,立刻就换了张面孔,无缝衔接到荒唐天子,变脸堪比翻书。

  假如真的是在这么个环境长起来,成天演戏装蒜,一朝掌权,要是不放肆胡来,反而是异数呢!

  “妹子,你说过去咱就想着,要给几个孩子最好的,选最好的先生,好好教导他们,让他们衣食无忧,吃穿不愁,安安心心,读书成才……”朱元璋无奈长叹,“咱是不是想错了?”

  马皇后无奈长叹,“也不能说错了,咱们让张先生教标儿,不就很妥当吗!”

  朱元璋一声长叹,老脸无光。

  说实话,他有段时间,还挺埋怨张希孟的,觉得他不够尽心尽力。

  可现在一看啊,或许张希孟的放养,竟然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就拿这几个混小子来说,能让他们老老实实长大,别成天胡乱琢磨,更别惹出什么篓子来,就已经是万幸了。

  “天家到底不是一般人家啊!”

  朱元璋长叹之后,这才想起来,还是赶快降一道旨意,让张希孟进京吧!

  原本朱元璋是想等等,再多处死几个官吏,好好出出气。

  可现在一看,天下的小人何其多,皇宫之中,皇子身边,遍地都是这种人,只靠自己的一口屠刀,也未必能杀干净。

  当然了,该杀的还是要杀,杀过之后,却是还要靠着张先生的智慧,收拾残局,重新制定规矩。

  从里往外,把这些人全都管好!

  朱元璋无奈,只能下旨,让张希孟进京……但是旨意送去,张希孟却无动于衷。

  开什么玩笑?

  我人还在北平呢!

  现在就过去。岂不是说我擅离职守,落人把柄?

  不去!

  传旨的人都傻了,鲁王殿下啊,您这是抗旨不遵啊!

  “什么抗旨?我人不在扬州,我抗的哪门子旨?要不你就让陛下下旨说明,是让我秘密来到扬州的,要不你就规规矩矩,去北平留守司下旨,然后等着我回京。”

  这下子可热闹了,老朱想让张希孟立刻进京,张希孟还不凑热闹了!

  没法子,又折腾了足足八天,张希孟这才坐着船,晃晃悠悠,回到了应天。

  张希孟这一回来,可是朝野大惊,人人仰望!

  张相啊!

  你可算是回来了!

  大家伙都盼着呢!

  张希孟倒也没故作低调,反而把鲁王的大旗打出去,牌面拉满。尛說Φ紋網

  浩浩荡荡,回到了应天。

  这回京中大小文武,包括李善长,朱升,李习在内,都来迎接。

  “张相,卫国戍边,你辛苦了。”李善长拉着张希孟的手,简直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稀里哗啦。张希孟这人怎么样不好说,但他不会像朱元璋一般,直接举起屠刀,先咔嚓再问话……

  这些日子死得太惨重了,必须有人阻止老朱了。

  “李兄,我提出改革盐法,最初的用意就是给边军将士补充粮饷,让他们能守得下去!边军有多苦,不消我多说吧?太子殿下早就讲过了,他十岁孩童,不会撒谎吧?应天死得再多,能比得过边疆流血牺牲?”

  “将士的命,就不值钱吗?”

  张希孟义正词严,大声质问。

  李善长无可奈何,惭愧道:“盐法,盐道!确实该死!他们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贪赃枉法,败坏国典。真的该千刀万剐,诛灭九族!”

  其他众人也只能附和。

  张希孟又道:“话是这么说,理也是这个,但毕竟人命关天。若是能把一些从犯发配边疆,戴罪立功,往后不许赦免,或可以废物利用,给天下一个交代。”

  张希孟的话刚说完,罗复仁就立刻道:“张相此议甚妙!秋粮征收就在眼前,又要供应军需,千头万绪,最需要朝廷上下一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