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奇谈 第四十二章:断尾龙《上》(2/3)
三年后,桑榆的父亲桑氏得了重病,头痛欲裂咳血不止,桑榆遍访村内名医皆无果而终。渐渐地,家中为治病耗费了所有的银两钱财,桑榆囊中羞涩只得四处借贷,慢慢地再也借不到钱了,桑榆每日望着病重的父亲心灰意懒,不自觉地跑到渤海边的峭壁上召唤断尾。断尾龙腾跃出海面,匍匐在桑榆脚边静静聆听,随后瞬间消失在海中,不一会儿,又从渤海中升起,重回峭壁天台之上,口中吐出众多珍宝,精光璀璨照亮了桑榆的眼睛。皎洁通明的夜明珠,如昆池月满,合浦光回;橘色的珊瑚枝,晶灿透亮;琉璃盏色同寒冰,无物隔尘;偌大一堆玉珏、玉牌,如乾坤精物熠熠闪亮。断尾用嘴与鳞爪将这些宝物推到桑榆面前,示意他随意取舍。桑榆惊诧之余用衣物将其包裹好带回家中,挥别了断尾,小龙恋恋不舍地走了。靠了这些宝物,桑榆治好了父亲的病痛,举家其乐融融。
一年一度的科考再次来临,桑榆依然踌躇満志跃跃欲试,他整饬好行装便上路了。同村的余某倾慕桑榆的才华,自愿与他结伴而行。一路上海阔山遥谈天论地,颇有知音难逢之意。其实余某本性乃卑劣小人,见桑榆举手投足间风神俊朗,谈吐吟诵间有吐纳风云之志,心中颇为嫉恨。遂将一些科考的试题用蝇头小楷抄写在衣袍內襟之上,再用夹里缝合。与桑榆同行之际,恰遇滂沱大雨,桑榆未带伞具,衣物皆被打湿。到了客栈,余某便拿出此袍硬要送于桑榆穿着。桑榆见余某如此热心便不再推辞,换上新衣袍后便进了考场。余某向监考官员告状,言说桑榆有作弊之嫌。监考官搜查了桑榆的衣袍,翻出了夹里的科题,将其赶出考场永世不得科考,并押入牢房三月。
桑榆在牢里待了三个月,心中愤懑难遏。感叹人心险恶,同时又惦念家中的老父。牢中的日子愁苦难耐,三月过后,桑榆被释出狱,心意潦倒地回到家中。却被告知老父因知晓自己作弊入狱无颜见人,愁苦难耐中在家中捶胸顿足,摔了一跤便过世了。桑榆回家后只看到村里人为他置办的灵柩。桑榆悲恸万分,冲到同村余某的家中欲与其理论。余某因为落榜也在家中,见桑榆寻来,便拿出柴刀言道:“若要寻衅滋事,便自砍手臂,诬陷是桑榆所为。”桑榆本是一介书生,奈何他不得,只得垂头丧气地回了家,安葬好父亲的灵柩,又大哭了一场。
待到暮色时分,桑榆失魂落魄地跑到渤海的断崖峭壁之上嚎啕大哭了一场,想自己一世功名已无指望,世上只剩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父亲之仇又无处可报,便想跳下渤海一死了之。刚想纵身跳下,天空中云涛翻卷,海中激起数丈高的浪花,断尾从渤海中一跃而起,窜跳到悬崖峭壁之上,匍匐在桑榆的脚旁,骊珠般晶亮的眼眸滴下葡萄大的滴滴泪水,口中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断尾示意桑榆跨上它的脊背,随之断尾腾云而起,在翻卷的云层中穿梭,直飞到村内余某的住处,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张口喷出滚滚烈焰,将余某的住所点燃,只听得屋内余某频频惨叫之声不绝于耳。而后断尾又吐出滂沱大水,将余某的住所淹没。桑榆惊诧之余,慨叹大仇已报万分欣慰。
而后断尾龙鳞爪扑楞,腾跃到更高的云层,朝南飞去。突然断尾说起了人话,言曰:“主人,自己本是渤海龙王的三太子,父王因违反天条,在北山多下了三尺雨,淹死百姓无数,被玉帝囚禁在终南山十年,兄弟姐妹也诸多离散,幼小的自己更是被玉帝的天蓬元帅从渤海中捞出,自云层中摔下。幸得主人解救养育重归渤海,十年后玉帝大赦,自己又遇渤海龙王团聚,皆为主人之恩也。现主人大仇已报,功名利禄本是浮云,天下诸多奇趣之事,主人可跟随自己朝游北海暮苍梧,尽赏天下奇事。”
桑榆万分惊诧又充满好奇。只见前方来到鹊山。鹊山系的第一座山峰招摇山屹立于西海岸边。山上长有许多桂树。又有一种花名叫迷縠,断尾言说将其佩戴于身上不会迷失方向。桑榆又见到一种野兽,像长尾猿,长有白色耳朵,能匍匐前行,又能直立奔跑,丽河从招摇山流出,滔滔汇入大海。
断尾调转方向,又向东奔腾了三百里,云雾缭绕间,见到了常庭山,山上有众多白猿,体积大如猕猴。再往东三百八十里便到了山势险峻的猨翼山,生活着许多反鼻虫,蝮蛇重约一百多斤。断尾金光灿烂的身躯在云层中翻腾转旋,又驮着桑榆向东行进了三百七十里,来到了杻阳山。断尾对桑榆说,山中有一种野兽名曰鹿蜀,身形像马,头部白色,身上的斑纹似虎,尾巴赤红色,吼叫的声音如同人在歌唱,若佩戴它的皮毛可以使子孙繁衍不息。
桑榆坐在断尾的背上,一路疾驰,看尽奇物奇事,顿时心境豁朗。
他俩又往西行进了约三百里后,看到了青丘山。山南多产玉石,北面多产青色的颜料青丹。山上窜跑着一种野兽,形似九尾狐,声音却似婴儿啼叫,以人肉为食。英水发源于青丘山,山中多产赤鱼。此物形状象鱼,但有一张人样的脸。
桑榆坐在断尾的背上,看尽奇山异石,胸中的愤懑淤塞之气一扫而空。暮色时分,霞光万丈,断尾又驮着桑榆回到了渤海的峭壁之上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