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我不想当太子 10 关于春秋范蠡上榜(2/2)
【主要成就2.动摇夫差起恻隐之心。】
【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越国战败过了两年,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到吴国当奴仆,他想带文种。范蠡愿随勾践同行,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且具有敢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吴王夫差想劝范蠡离开勾践,到吴国帮助夫差,而范蠡毫不动摇,很坦然说道:“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令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这是范蠡导演、勾践出演的一出荒诞剧,演出成功对勾践的前途起了至关重要的变化。经过此事,吴王被深深地感动,对勾践动了恻隐之心。而在政治当中,掺入了个人私情,注定夫差的结果是悲惨的。】
【主要成就3.巩固军事力量,消磨敌方意志。】
【战争之后,越国几乎跌到谷底,且其在复兴之时,要慎之又慎,切不能让吴国有所察觉。范蠡建议勾践劝农桑,务积谷,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有人生病,勾践亲自去慰问。有人去世,就亲自去办丧事。对家里有变故的免除徭役。一系列的措施,使百姓得到安定。为了提高军事力量,范蠡重建国都城。在建城的过程中,范蠡建了两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建得残缺不全,面对吴国的方向,不筑城墙。这样就迷惑了夫差。重视军队训练,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以最高金额奖励。为了进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给他最喜好的东西,以讨夫差的欢心。还向夫差进献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主要成就4.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
【公元前476年,伐吴的条件终于成熟了,此时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逃到姑苏台上固守,同时派出使者向勾践乞和,祈望勾践也能像20年前自己对他那样宽容,允许保留吴国社稷,而自己也会像当年的勾践一样倒过来为之服役。勾践动摇了,这时范蠡站出来,陈述利弊,平复了勾践动摇的心态。夫差自杀的时候,想念起伍子胥,认为自己愧对伍子胥,以至于造成如今的结果,遂蒙面自杀。】
军事思想上。
1.朴素唯物主义战略观。
【在对吴国的战争中,范蠡很重视本国生产的发展,还对吴国发动了’粮食战。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为后世称道并沿用。】
2.灵活多变的战术观。
【范蠡在具体的战争实践和战争指挥中,所运用的谋略十分灵活多变他主张’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
【在战场上,如果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就必须坚定不动摇,并要行动迅速,速战速决,如果要后发制人,则要谨慎周密;当敌人靠近的时候,可以主动示弱,引诱敌人,而后出奇制胜。】
【当敌人距离较远时,则要以强大的气势来震慑敌人。】
【范蠡还主张在合适的时刻,要尽力促成主客的变化,灵活运用主客这一对矛盾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3.富国强民的国防观。
【他提出了富国强民的国防战备观: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行,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搞好战备物资,然而战备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首先要发展生产,越国在范蠡和文种的主持下,颁布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富国强民。】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