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镖行 第二章 镖局(5/8)
然后出家门走到大街上,果然在他家屋后日头底下,一老一小在那儿晒太阳呢。老的一手玩着两个铁球,一手拿着一个烟杆,闭着眼在那儿嘬,但是只是在哪干嘬,因为烟杆根本没有点着。当华儿和娇儿在跟前的时候,他爹永远都不会当着两个孙儿的面抽旱烟的,两个小娃闻见那烟味儿就会咳嗽,所以他爹也不敢吸。就是有再大的烟瘾也憋着,实在不行就拿点瓜子嗑。这不在这儿拿着烟杆干嘬,稍微有点儿味儿,也能解解烟瘾。娇儿手里拿着一个纸鹤,应该是霜儿给她叠的。坐在爷爷的腿上,然后低着头,应该是睡着了。
看到这样一幕,许平心里暖暖的,也不打算更不忍心去打扰爷孙俩的这份自在。
人忙这一辈子不就图乐晚年能享享清福,吃喝不愁,有的住有的穿儿女孝顺子孙满堂,膝下承欢吗?老了之后就不要过多的去为儿孙的未来,去考虑,去烦恼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况也管不了了。
这世间清福最难享。清净的福叫做清福,功名富贵,叫做享洪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些老人本来可以安安稳稳的享清福,但是缺比年轻的时候更痛苦,更难熬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人要先学会接受寂寞,享受寂寞,才能享清福。清福,是一人独处的光阴。清福,是一人享受的寂寞。不是谁都能一人独处,多数人,独处时的感受是:憋得难受,闷得发慌。念头纷飞,妄想不断。亲朋好友怎么样了?生意赚了还是赔了?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琢磨来,琢磨去,感觉要抓狂。总要想点什么,做点什么,抓取点什么。总之就是闲不下来,忙了一辈子现在老了也要忙。但是能塌下心来,享受无事一声轻的逍遥自在,享受这,每天光阴的流逝就会沉浸其中。这时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也就是佛经上说的厌离心。许平想起王陆贞给他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烧香拜天。这人拜了三十年,非常诚恳,有一夜感动了一位天神,站在他前面,一身发亮放光。还好,他没有吓倒,这个天神说:你天天夜里拜天,很诚恳,你要求什么快讲,我马上要走。这个人想了一会儿,说:我什么都不求,只想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一辈子游山玩水,没有病痛,无疾而终。这个天神听了说:哎唷,你求的这个,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要官做的大,财发的多,都可以答应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没法子给你。
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天底下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
地位高钱多了,忙得连家人都没有时间顾得上,他那里有时间去享这个清福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清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清福。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这也是清福。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一点许平的父亲做的就比较好,是个会享清福的老人。忙了一辈子,等到自己的大儿子娶媳妇成家之后,就把铺子的一切事情交给了小两口。做起了甩手掌柜,看小两口手忙脚乱的时候,也会帮帮忙,然后关键的地方也给把把关,但是别的事儿一概不多管不多问,不操那个心。就等着抱孙子带孩子。平日里没事吸吸汗烟玩玩铁球,在墙根底下晒着太阳,和老伙计们聊聊当年的英雄事迹。有饭就吃,有衣就穿,别的事儿都不操心。等有了华儿和娇儿那就更忙了,两个小的一个老的天天在一起,玩儿的有声有色。有时候许平的嫂子就感慨自己养了三个孩子,越老越像小孩儿。拿许平父亲自己的话讲:我都忙活一辈子了,那些事儿我早就烦了,能不想我才不想能不管我才不管你们,爱咋折腾就咋折腾,只要给我一口吃的有个地儿住能穿暖就行。
许平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盘算着,在家没什么事儿,也该回镖局了。镖局里还有一摊的事儿等着自己。王师父以后去镖局也主要是教年轻一辈的练拳了,自己以后可能要独自处理和面对的事情就会更多了。然后随手拿起还没看完的一本山水游记,这些都是跟镖局学堂的周先生那接的。许平和王霜儿从便向王陆贞一边学拳一边学习认字,开始的时候勉勉强强可以写封家书,记些事情。后来进了镖局,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镖局学堂那边蹭课听。从稚童的“三百千”到讲解经史子集,许平都喜欢听。后来便向周先生借书读,他自己也买书,但是总感觉自己买的书不如看向周先生借来的书看着有劲看着高兴。许平最喜欢看的就是文人笔札,山水游记,对于那些经传著作,诸子百家,更喜欢听周先生在课堂上的讲解。才子佳人,江湖武林的书也看,都是并不是太热衷。平时在镖局没有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