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不死,尔等永远是臣 第十七章农圣惊天下,国师震朝堂(1/2)
儒家因为主张忠孝节义,围护统治者的利益,所以一直都有一席之地。
哪怕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君主评价儒家“迂余远而阔于行”,认为儒家治理国家根本没用。
但是在制定法律的时候,也会参考一些儒家的价值观。比如忠,比如孝。
秦朝明确规定,不孝有罪!如果子女不孝,父母可以去告官。而一旦父母去告官,不论子女是否有罪,官府必须先把子女抓起来,然后查明真相。
如果证明子女并非不孝,再释放。
当初李斯曾经反对这一律法,但是秦始皇还是坚持订立了这项法律。
但是如果儒家丢掉了忠,再加上儒家治国确实没啥用,那么儒家就真的别想再进入统治阶级了。
所以,张苍吓懵了!
“陛下,我们儒家首重忠君,绝不敢行不忠不孝之事。”
“那就忘记你儒家的身份,你现在是朕的臣子,就应该做好臣子的本分。”
秦始皇大袖一挥,不给张苍继续反驳的机会。
“下面,廷议第二件事——册封农圣!”
秦始皇话音一落,朝堂百官们再次陷入了震惊,相互之间议论纷纷。
册封农圣?
虽然他们不知道册封的是谁,但不妨碍他们震惊。
因为古往今来,封圣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
从古至今,能封圣者只有三皇五帝。其余人等,都不足为圣。
现在,陛下竟然要封圣?
“陛下竟然要封圣?是否太草率了。”
“是啊,封圣就意味着比肩三皇五帝,谁有这个资格?”
“是啊,三皇五帝乃远古圣贤,个人能比?”
不是百官崇古非今,事实上除了儒家之外,几乎没有学说是崇古非今的。
特别是秦朝的官员,都认为今非昔比,认为现代比古代强。
但是三皇五帝不一样,他们为人族生存奠定了基础,其功绩影响深远。他们确实不认为,有人能比肩三皇五帝。
“敢问陛下,受封者何人?有何功绩可封农圣?”上大夫蒙毅出列,躬身问道。
“臣,也愿闻其详!”御史大夫冯劫,同样出列问道。
看着蒙毅和冯劫出列,赵高心中冷笑。
傻蛋,陛下既然说出来了,肯定不会无的放矢。这个时候出来质疑,等着被斥责吧。
他可是非常清楚,秦始皇对秦正的信任和宠爱。质疑秦正,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不过他跟蒙毅有仇,巴不得蒙毅被罚。
不过秦始皇毕竟是秦始皇,不是听不进劝谏的昏君,他这次廷议是为了征求意见,不是为了惩罚大臣。
所以他摆了摆手,示意赵高上前:“赵高,你将东郡贤良秦正的功绩,说于诸卿听下。让诸卿评评,能不能担任农圣称号。”
“喏!”
赵高闻言躬身行礼,然后上前一步。
“东郡有贤良者秦正,收拢流民开垦二十万亩荒地为良田,培育出亩产六百斤的神种小麦。有此良种,从此天下再无饥饿之虞,功比神农,可称圣人矣。”
最后,赵高还拍了秦正一手马屁。
“嘶……”
赵高说完,文武百官们纷纷倒吸凉气。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吸气声。
“陛下,赵高所言……是否夸张?”治粟内史,首先出列询问。
他的一张脸,因为激动而变的潮红!
激动,确实太激动了。如果赵高说的是真的,那可真是天下之幸啊。
作为治粟内史,朝堂百官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粮食产量,也没有人比他更懂粮食的重要性。
大秦粮食亩产不过两百多斤,最好的能达到三百斤,这还必须是良田才行。
若能达到亩产六百,那不只是百姓丰衣足食,国库也将更加充盈。
最最重要的是,刚才赵高说亩产六百斤还是开垦的荒田。
这……
如果这是真的,那大秦必将上天!
只是他有些不敢想象,毕竟这太惊人了,所以他渴望、期待又略显忐忑的向秦始皇求证。
同时,也有一丝丝的害怕。
他害怕,这只是一场梦。
“不错,朕亲眼所见,绝没有任何的夸张和虚假。”秦始皇毫不犹豫,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好好……太好了!”治粟内史激动的差点跳出来,这是他为官以来第一次如此失态。
但是,没有人怪罪他,连秦始皇也只是微笑的看着,因为他们能理解治粟内史的兴奋。
别说是治粟内史,就算是他们也同样激动。
“太好了,亩产六百斤,大秦无忧矣!”
“此等人物,当得起农圣之名!”
当然,也有人脸色阴沉。只不过现在大家都在高兴,他们没有开口而已。
而秦始皇看着众人都没有反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