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了 第四章 出生(2/3)
胡国瑛女士一张嘴走遍八荒,连她老来七十多岁工作的场合的年轻男女都能在她的介绍下撮合成一对良人,谁想到败在了自己的两个亲孙子身上。
说到这我觉得有点好笑,我外婆顺着我两个哥哥不接电话开始往下讲,讲到前天吃饭那个女孩子跟她外婆说对我小表哥很满意,说见过那么多别人家的男孩子还是我小表哥人最好。
那是当然的,我小表哥是最老实,脾气好的了。
然后外婆又说,之前给大哥介绍的那个,女生在四川工作,(我觉得我外婆可能连四川在哪都不知道),说是跟我大哥离得太远了,但她愿意跟我哥去广州找活做。
笑死了,结果我哥不愿意。
又接着说,孩子还是留在身边的好。不然父母养你一场,都得不到你的回报。我两个舅舅因为疫情,大概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出现在我外婆眼前了。
接下来最最好笑了,我外婆含糊的说我妈当年也是,谈了一个大学同学是东北的男生过来问外婆这个能不能谈,外婆说外地的谈不好的。
然后说我妈就跟人家断了。
我当时只是跟着笑,心里有点打鼓——我爸知不知道这件事啊?
结果回家以后我爸说,“老妈是不是记混了你和别人的事啊?”我爸和我妈是一个大学的。
我妈也很迷茫,他们那个学校全校没有一个东北人,这点我爸也知道的。别说东北了,连一个北方人都没有。
他们那个学校是一个地级师范院校,根本就不对外省招生的。
所以说啊,我外婆的回忆已经开始变得紊乱了。
那么当年余绣阿姨第一次被送给的那户人家到底是姓洪,还是姓叶,可能根本就没有好纠结的意义。
很大可能上,也不姓洪,也不姓叶。
毕竟余家村附近的十里八村也没有什么洪家村,也没有什么叶家村。不过这时候用十里八村来推断是不合理的,因为把孩子送给别人家养这种事,理论上是不能送的太近的。
送出去了,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以后就跟着人家姓,是人家养大的,那以后也是要给人家养老送终的。送太近了,万一听到了附近的风言风语,知道了自己亲生父母就在邻村。
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这也是为什么,人贩子卖孩子的时候,年纪更大一点的男孩子价格会比更小的便宜。更大的已经有意识了,知道自己爹妈是谁,知道自己家在哪,知道这里不是自己家,那是不好放心养在身边的。
可余绣阿姨被送走的时候才多大,刚出生的第二天。
那就算是个女娃,抱回去也没什么,多口饭而已。
把余绣抱走送给别人的是余山明的行三的妹妹余秋雁,她把余绣抱给了她在广州厂里打工认识的一对夫妻。
他们不是生不出儿子,而是连个女儿都生不出来。
一个孩子都没有。
余秋雁没有回来,这孩子是余朝生在“逃亡”的路上先是带给了镇上卖衣服的二姐余秋虹,再从余秋虹的手上拖了好几个人才送到了余秋雁的手上。
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四肢健全的孩子像个物品被托运一样,跨越了近千里地,送到别人手里。
余秋雁不知道自己弟妹堕了好几个女娃的事,她只在用厂里宿舍的座机接母亲的电话的时候好像听过母亲的抱怨说老小的媳妇生不出个儿子来。
把这个小婴儿交到她手上的时候,甚至没有人跟她事先吱过一声。她是在外面打工的人,见过一点市面了,她气冲冲的写信回家:女儿怎么就不能养了?
那时候厂里管的严,一个员工半个月才允许使用一次厂里的座机跟家里人联系。其他时间都要在工位上,昼夜不停的轮班。
信还没寄到福建,回信还没过来,她就可以使用座机了。
那时候村里接电话,要跑到村头的干部家,或者是镇上去。
送孩子这种事情,肯定不能当着干部的面讲,接电话的还是我外婆。胡国瑛摸了摸眼泪:“那是我妹子,我也心疼啊。”
“给孩子找个好人家吧。”
“那小弟老大那个女儿呢?”余秋雁问。
“我和你大哥养着。”胡国瑛说。
余秋雁说不出话了,她不能对着这个赡养自己母亲,又帮自己弟弟养孩子,还要照顾自己哥哥一家的嫂子指责什么。
胡国瑛受的累,不会比这个要被送走的孩子少。
余秋雁从那个偏远的山窝窝里出来太久了,以至于她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在那片的“风俗”里长大的。
她看惯了大城市的风华,误以为自己原本就是这里的人,沾着这里的光,学着这里的人,所以她最开始会义愤填膺的说:女儿怎么不能养了?
和大嫂挂了电话以后,像是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