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与君相知 第二十六章:未央何须羡兰亭(2/3)
李商隐还要自谦,只听前面有个中年人唤道:“温八叉,在这里絮叨什么,白老和王老在前面席地设宴,我来亲自请你,你的面子好大!”
一个年过而立的中年男子,面容俊秀,仪态风流,正从一铜柱后面走了过来,李商隐忙作揖,只见温庭筠眉头一皱,道:“杜牧之,经年不见,你不是去了江西么。怎么在哪都能见到尊驾,可算是个无事忙!”
杜牧扶起李商隐,瞥了温庭筠一眼,皱眉头对李商隐笑道:“想必这位就是李义山吧。”说着飞眼看着温庭筠:“这位李义山,且不论诗才,就说相貌,可是将你远远落在后面了!”
温庭筠哂笑道:“这可没办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可不能回炉重造!”李商隐闻言,禁不住抿嘴莞尔。
杜牧见状,摇头道:“你这个嘴,没了马嚼子,便是关不住的。义山是个文雅之人,别将他吓跑了。”说着挽住李商隐道:“义山,走吧,白老和王老在前面等着咱们。别让他们两个老不修等焦了,要不又有许多嚼头。”
温庭筠闻言哈哈大笑:“杜老!”说着恭恭谨谨做个揖:“您老的嘴也好不修,等闲就编排起众人来。”
李商隐被二人簇拥着,向茅庐走去,心中原来的不安,顿时飞到了九霄云外。
还未及茅庐,就见到一个精神矍铄,年届天命的老者,正在举着酒杯侃侃而谈,身上的月白色襦衣,随风飘飘然,宛若世外散仙。
只听白居易大声道:“贞观八年,阅武于城西,高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置酒于未央宫,三品已上咸侍。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说罢将酒一饮而尽,道:“我为我壮载大唐,千杯而意未休。”
此时一个年逾花甲的蓝色缎子襦衣老者笑道:“可惜,昨日盛况尔尔,今日一片瓦砾。”说到最后,语气中带了悲音。
杜牧一步踏上,道:“赏游为尽兴,二老又是做悲!难不成今日雅会,还要抱头痛哭收尾不成?”
白居易见到三人,忙笑道:“小子们快打酒,这位面生者,可是令狐公家的李义山?”李商隐忙上前一步,行了个礼。
只听王建笑道:“义山不必拘礼,与我们相与久了,自然就知道,我们相交不论长幼,不论尊卑,不论官阶,只论诗文。”说着笑着指着白居易道:“他是个老封君,要不是他在此处建有别院,否则我们这些穷极的人,来到这个荒郊野外,可要风餐露宿了。你是要拜拜他。”
见李商隐为难,温庭筠哈哈大笑:“这老头儿便是王尚书。你只给他打个千儿,论长幼他是最老的。论诗文,他还在我们之后!”
白居易请三人入座,复又开始道:“才刚说到贞观几年了?”
杜牧忙打岔道:“还在贞观年间那!咱们可是来早了。”说着笑看了温庭筠和李商隐一眼:“再去黄粱一梦,回来也还不迟。”
因吃着酒说笑,不觉就到了入夜。
七月初七,月在上弦;冲破云雾,朗于中天。
白居易道:“老规矩,拿出咱们的签字来,以花签末字为韵,或为律诗、或为绝句,或为古风。若有好词句,便可抛了格律。”说着看看王建,道:“长者为尊,还请王老先来。”
王建也不推辞,便挽了袖子,从中取出一支签字。上面画着一杆潇湘竹,点点斑斑,宛若泪洒。上书两句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王建点头笑道:“是老杜的。”说罢心中开始思虑,口中重复着去声一屋韵中的字。
白居易见他眉头紧锁,道:“老王没有一刻钟,断是写不出好的来。咱们枯等无趣,还是下家再来。”
王建正在苦苦思虑,听他一说,忙道:“你倒是会做事,嘴上说是尊者先,实是为了先打发了我?”
白居易将花签筒子中抽出一支来,道:“我也先来吧,饶是我们年纪大了,才思迟钝,哪能比得上这些新起之秀?”说着自顾自念起签字上的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签上画的是雾帐扯择、青松蔼蔼。白居易扔下签子,取了纸笔,默默地坐在一边。
杜牧见状,捡起花签筒子,舒在李商隐和温庭筠的面前,道:“次次如此,他们两个又跑到一处去闭门造诗了,咱们且抽咱们的。等下各自写下来,再细细评比。”
李商隐的签子上是一副仕女图,上书王昌龄的“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温庭筠的签子却是一片芙蕖,隐隐几个丫髻少女嬉闹其中,笔锋极具灵韵、活灵若现,恍若能闻其中娇笑之声,上面写着“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是王维的诗词。
杜牧的则是十七庚:“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他晃了晃自己的签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