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余孽 第十四章 重回人间(2/5)
时间一晃而过,距离那场气势磅礴悲惨壮烈的长平大战,转眼就是五十多年过去了。
在这五十多年中,人世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平之战结束的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秦孝文王即位。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赢政的老爹秦庄襄王子楚即位。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十三岁的赢政登基。赢政于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赵,前221年灭齐,同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赢政自觉功过三皇五帝,故自号皇帝,史称秦始皇。
秦始皇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县置县令。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薨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赵高李斯假诏赐死太子扶苏,于公元前209年阴谋扶持胡亥为皇,即为秦二世。秦二世统治时期,秦朝暴政更加无度,百姓苦不堪言。同年七月,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吹响了反抗秦朝暴政的号角。
刚刚平静十二年的天下再次风起云涌。
秦国的统治刚受到打击,不甘于失去权力的原六国贵族就纷纷跳出来试图复国,陆续有齐王田儋,魏王魏咎,燕王韩广,韩王韩成,楚王景驹等人公然脱离秦朝的中央管制,兴兵反抗秦王朝。
秦朝立即派兵四处镇压,但全国各地反抗势力层出不穷,秦王朝一时捉襟见肘。这时秦朝少府章邯力挽狂澜,武装了修建骊山的四十万劳役,一举击败了陈胜和吴广。
陈胜吴广牺牲后,随后起兵的楚国大将项梁召集全国各路义军在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会盟,并接受谋士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作为各路起义军的名誉首领(实权在项梁手里)。
接着项梁率领起义军大败秦军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同为义军的刘邦和项羽(项梁的侄子)也在城阳(今河南范县城濮城东南)、雍丘(今河南杞县)等地打败秦军。项羽大显神威,斩杀秦朝三川郡守李由(李斯的儿子),一举成名。
项梁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骄傲轻敌,结果被章邯率军偷袭以致身亡。章邯击破项梁军后,认为楚地农民军主力已被消灭,于是就渡河北上,移兵邯郸,攻击以赵歇为王的河北起义军。赵歇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向楚国义军的新任领袖项羽以及各路起义军将领求救。虽然各路起义军纷纷响应,但畏于秦军虎威,到达邯郸城郊便踯躅不前,作壁上观,谁都不敢与秦军一战。
公元前208十二月,项羽不顾敌众我寡,毅然出兵巨鹿,破釜沉舟,在各路起义军的万众瞩目之下,于巨鹿城下大败章邯,秦朝大将苏角被斩杀,王离被生擒,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至此秦国所剩不多的良将基本死绝。
巨鹿之战项羽以三万破三十万,威震诸侯,正式接替项梁成为全国义军联盟的盟主。
章邯败军退至棘原(巨鹿南),令司马欣回咸阳求救,哪料司马欣只身而回,说赵高和胡亥根本不信任领兵在外的章邯,密谋“无功亦诛,有功亦诛。”韩章无退路可走,只好于公元前207年七月,率剩下的二十万秦卒投降。
而此时另一路义军由刘邦率领,乘秦国主力在巨鹿和项羽厮杀的空隙,于公元前207年十月轻松入关攻陷咸阳,秦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迅速平定秦地。
义军出兵前,楚怀王曾有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于是项羽急忙率诸侯军四十万、秦军降卒二十万直奔关中。中途,项羽恐秦降卒哗变,在新安城(今河南蝇池东)南的氓苍山将他们全部坑杀。
这一天是公元前207年十一月的一个阴天。
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距离新安城只有几十公里的旧赵属地晋城、高平的西北隅,就是当年秦赵长平大战的遗址,那里是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五万赵军的地方。在相隔五十四年后,新安城南却上演了另外一场惊天的悲剧,只不过这次的施暴者却是曾经遭受秦兵蹂躏的六国士兵,他们用同样的方式一报还一报!
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赶到关中,设鸿门宴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