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年号天启 第二十五章 前程似锦(2/3)
九月,秦良玉之子马祥麟阵斩安邦彦。
十月,随着孙承宗率领两万左右监门卫到达襄阳,川贵叛军基本平定。
奉皇帝旨意,孙承宗开始在四川白杆兵、踏白卫的基础上组建后军都督府,孙承宗任大都督,孙传庭任左都督,秦良玉任右都督。
天启三年,改制的脚步终于踏足江南,湖广、南直隶剩余州府开始改制。
由于不服朝廷命令,江南大族聚众冲击朝廷衙门。
见状,已经累积了足够威望的朱由校直接下旨,凡参与进造反的人,凡罪不至死之人,悉数全家移民实边。
天启四年,在朱由校的监督下,完成改制的大明,一年光是农税,就达到了三千万石,商税更是直奔五千万两。
天启五年,缅甸挑衅大明,要求归还万历年间“侵占”他们的土地,此举直接惹怒大明上下。
后军都督府七万大军,合各地征调守备军十三万大军兵出云贵,仅用时三个月,就推平了缅甸全境。
这一举动,直接吓的南亚诸国麻溜的派遣使者北上进贡。
可惜,在他们北上的过程中,后军都督府出其不意,直接率军踏平安南,将这个离家出走五六百年的逆子重新带了回来。
天启六年,大明已经完成了东海水师的重建工作。
同年,琉球国王尚丰入天津,请求废琉球,设郡县,他本人长住天津。
借此,朱由校下诏倭国,令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并天皇兴子进京,给他解释解释,万历年间,为什么丰臣秀吉要入侵朝鲜和琉球。
这么明显的叫人跑到大明送命的命令,德川家光看了之后哂笑一声,就将诏书给烧了。
他哪想到,仅仅两个月后,东海水师两千余艘舰船云集海上,将整个倭国团团围住,双方直接爆发战争。
天启七年,朱由校以倭国不尊宗主为由,废倭国,并琉球置绥海、靖海二省。
天启八年,朱由校要求察哈尔部交出奥巴,林丹汗不允。
六月,明军以踏白、鹰扬、虎贲三卫为先锋,北出讨伐察哈尔。
充分发挥骑兵优势的,敌来我走,敌走我进。
但哪想到,在三卫的背后,跟着的是近二十万壮丁民夫,在草原上开始铸城。
从古北口到张家口再到归化城,明军三个月时间就建起了大大小小六十多个棱堡,同时派遣士兵驻守。
再加上科尔沁投降明朝,被整编后的骑兵在背后偷袭,直接拖崩了察哈尔部,林丹汗亡命青海湖。
天启九年,明军出嘉峪关,一路进攻,直挺挺的打到了曾经的哈密卫,弘治九年放弃的哈密诸卫终于又一次迎来了王化。
天启十年,天灾渐渐来临。
为了撑过这千年难遇的特大型天灾,明朝上下开始休养生息,同时大搞基础建设,修桥铺路,开矿挖山,化天堑为坦途。
同时,朱由校也没放弃向外的探索。
东海水师按照朱由校的指点,顺着靖海省北上,沿着岛屿链,一路到阿留申群岛,再到美洲,同北美的印人打上了交到。
战争年代,咱研究怎么打。
和平年代,咱研究往哪打。
重整后的锦衣卫,将整个中南半岛到天方世界,渗透的和筛子一样。
天启二十五年,终于缓过一口气的大明,终于踏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天启二十六年,明军大破莫卧儿,被在京城圈养了二十五年的宗室诸王得到解放,疯了一般的涌入印第安半岛,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移民。
由于朱元璋当年捏着鼻子认了元朝的正统,所以明朝对元朝曾经的土地都有宣称权。
天启二十七年,明军北上讨伐残元势力,漠西、漠北蒙古望风而降,明朝也和罗曼诺夫王朝边境相交。
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还很羸弱,正在和瑞典王朝死掐,历史上强国强军的彼得大帝此时还是个碳原子。
不过,经历了一年的大战,此时的明军并没有精力继续西进,双方心照不宣的碰了一个面后,就各自向后撤军。
天启二十八年,大明、奥斯曼、瑞典三方在曾经的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签订《明奥瑞互不侵犯条约》。
该条约在日后又称《明奥瑞三方瓜分毛子条约》。
条约签订的第三年,朱由校以孙传庭为左路大将军,卢象升为右路大将军,同奥斯曼、瑞典同时对罗曼诺夫王朝宣战。
他的十三个皇子中,成年的六个全部都丢入了军中。
天启三十一年,持续三年的战争终于结束。
而派去的六个皇子却只回来了一个,剩下的五个,全都留在了西边,开藩建国。
至此,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开始。
汉、蒙两族人大规模顺着朝廷驿路西迁。
而曾经的倭国,人口几乎被迁移了百分之四十。
天启三十三年,明奥翻脸,双方战线直接怼在了君士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