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明第一驸马爷 > 第八章: 忽悠崇祯当校长

大明第一驸马爷 第八章: 忽悠崇祯当校长(2/5)

崇祯道:“你说的番薯每年都有地方官进贡,朕也就吃个新鲜。想不到这小小番薯,爱卿既能说出这番道理。”

杨嗣昌道:“万历年间福建、两广、云南等地就有人种植番薯了,北方也有人种过。确如林大人所言,番薯耐干旱,产量也高,只是这番薯只能图个新鲜,不宜当主食长期食用,还有就是番薯怕湿怕冻,难以越冬储藏,因此中原地区没有人种植。”

“番薯味道虽然不及大米白面,但总好过树皮草根吧?储藏也不是问题,有人用地窖来储藏,可以使其越冬而不腐烂。再说了,可不能低估了天下人的智慧,一旦把番薯推广到我大明两京十三省,这天下几百万百姓总有人能想出储藏的办法。”

崇祯道:“如此看来,朝廷的确是应该礼遇能工巧匠和桑农好手。把他们召进京是势在必行了。”

“皇上,除了这些能工巧匠之外,臣建议,把天下富商都召进京来共商大事。我大明要发展工商业,可少不了这些人。尤其是晋商和两广、江浙、福建一带的海商。”

崇祯道:“准奏!”

杨嗣昌道:“两广路途不近,要把两广的富商召进京,最快也得一个半月。”

“对这些富商可得客客气气的,没有他们的支持,不可能让工商业在短期内就兴旺起来。为了他们千里舟车不那么劳顿,多给他们几天时间吧。这天下富商抵达京城的日子就定在两个月后,也就是十一月十五,皇上、杨大人觉得如何?”

崇祯道:“好,那便定在十一月十五,匠人进京的日子也定在这一天吧。”

杨嗣昌道:“谨遵皇上之命,臣这便去部署。”

“杨大人请慢,我还有一策献给皇上。”

崇祯大喜,道:“爱卿请说!”

“皇上,依臣愚见,对皇上阳奉阴违的不止朝里这些大臣,外面那些武将、总兵也有许多不是忠心为皇上。”

崇祯冷笑一声,道:“我大明什么时候缺过骄兵悍将?不听调遣不说,更可恨的是动不动便以兵变要挟朝廷,当真是可恨至极!”

“这天下兵马是国之利器,皇上必须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能让任何人染指。不听调遣之兵将更是不应该存在,皇上用起天下兵马来,应该是如臂使指才对。”

崇祯眼睛一亮,道:“爱卿有何妙策?快快请说。”

“臣建议,在京郊建一座军事学堂,学堂名为‘崇祯军校’,由皇上亲自担任校长。校长下面设一个教官,教官负责学堂的日常运行和制定教学方案,制定出来的方案必须得到皇上的批准才能实施。教官下面设若干教员负责教学。”

崇祯和杨嗣昌都是愣在当场,过了好半晌,崇祯才道:“朕以堂堂天子之尊去开设学堂,这倒是古往今来闻所未闻的奇事。”

“皇上,你我君臣今天在此所谋划之事,哪一件不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之事?再者,皇上是天下之尊,富有四海,有几个天子门生有何不可?”

崇祯毕竟是成熟老练的政治高手,马上就明白了这开设军校的重要意义,拍手道:“爱卿所言极是,你我君臣今天所谋的,哪一件不是开天辟地之事?准奏!”

杨嗣昌道:“这崇祯军校的学子如何选拔,还请林大人明示。”

“考试!即便是皇亲国戚或是王公贵族的子弟要想进崇祯军校就必须考试。皇上,臣以为这第一批,不宜招的太多,一百名足矣!但是这一百名学子都必须是根骨极佳之人。年龄也要有要求,不低于十七岁且不高于十八岁。出身背景就不用限制了,即便是商人、流民、乞丐甚至是娼妓的后代也无所谓。”

杨嗣昌道:“这考题如何出?四书五经和历代兵书的占比如何搭配为宜?”

“分文武两科,先考武科,考过了武科者才能继续考文科。武科也不用考武术、上阵杀敌这些本领,只要身强体壮就好。至于这文科嘛,考两题就可以,题目我都想好了。题一:为什么要从军?题二:对于军人而言,打胜战和服从命令哪个重要?是否可行,还请皇上定夺。”

崇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道:“这两道题看似简单,实则有无数答案。准奏!”

杨嗣昌道:“林大人今天的奏对,涉及了户部、吏部、兵部、工部,我大明六部,就差礼部和刑部了。”

“皇上,关于礼部和刑部,臣有话说。”

崇祯道:“爱卿请畅所欲言。对于这场涉及六部的变法,朕越来越期待了。”

“礼部的事虽然没有那么急,但是咱们心里应该有准备了。彻底开放海上商道之后,海外诸国的无数商人会拥入我朝,我大明的商人也会去到海外诸国。臣建议,凡是愿意与我朝和平经商的,咱们便与之建立邦交,并相互派遣使臣。如此一来,我朝商旅到了异邦,遇到事了也有我大明使臣为其做主。”

崇祯点头道:“如此确实方便与诸国交流。”

我突然想起某个八十岁的糊涂皇帝,英国人派使团前来,本来是两个平等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交往,傻老头却说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