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驸马爷 第四章: 喜提一套北京一环四合院(2/5)
崇祯道:“如议和成功,四年之内建奴不再向我进兵,然后呢?”
这一步必须要与满清和亲,这么没面子的事你都能做的话,事情可以说已经成了一大半了。“这只是第一步。之后就只剩剿匪这条战线了。这条战线必须要招抚为主、剿为辅。”
崇祯道:“对付反贼,一直以来都是招抚为主,只是反贼忘恩负义,无视朝廷的仁德,降了又反,反复无常。”
那是你们无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
“这些年来,高迎祥、李自成这些人振臂一呼,便往往应者云集,顷刻间便能聚集几万甚至几十万人,这倒不是闯贼有多大的本事。”
崇祯奇道:“那是为何?”
“其实,跟随闯贼造反的,绝大部分都是饥民,他们跟闯贼四处流窜,只不过是想吃一口饱饭,但凡有一口粥喝,他们也不会冒杀头的风险去做贼寇。所以,一味地用武力清剿那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彻底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才能根治!大家都安居乐业了,谁还愿意冒杀头的险去跟随李自成造反?反之,百姓们都没饭吃,饿得急了,只得到处流窜,聚众抢劫,朝廷派兵清剿,却剿之不尽,杀了高迎祥还有李自成,就算杀了李自成还会有其他人的,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崇祯若有所思,道:“反贼乱朕社稷,替他们说话的,你倒是头一个。”
你身在皇家,含着金钥匙出生,锦衣玉食,怎么会知道民间疾苦?
“要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冒杀头的险去造反?草民从小生长在乡下,亲眼见过饥民,他们面黄肌瘦,枯瘦如柴,开始是吃树皮,等附近的树皮都啃光了就吃观音土,那观音土毫无营养,吃多了还不消化,很多人都是被观音土胀死。那些卖田卖地卖祖宅、卖儿卖女的算是捡了一条命,能熬到来年。那些没什么可卖的就惨了,胆小的听天由命,大部分都饿死了;胆大的则去偷大户,有的被大户人家打死,有的则逃了出来召集更多的人再去抢大户,大户人家报了官,官兵一来,这些人就只能逃去投贼寇了。”
其实我根本没几过吃不上饭饿的要死的人是什么样子,说话全凭想象。
崇祯来回踱着步,道:“这些年来天灾人祸,或有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也不至于数万人饿死吧?朝廷每年都有赈灾粮拨放,去年还免除了陕西三成的赋税。”
我叹了口气,道:“皇上,你的天恩,十成中能有一成到百姓手里就算经手的层层官吏有良心了!”
崇祯恨恨地说道:“诸臣误朕!”
“老百姓把地方官叫‘父母官’,有困难最先想到的是向父母官求助,满怀希望的盼着官府的救助,可到头来盼到的是赈灾粮被贪污,对官府自是恨到了极点,这个时候唯一的活路就是跟着贼寇造反了。因为怀着仇恨,到杀官的时候那自然是拼了命的往前冲!”
崇祯道:“从天启朝开始闹匪患,到如今已经十多年了,朕还是第一次听人细说匪患根源。先生一席话,让朕茅塞顿开。”
我心下暗自得意,道:“这反贼中,绝大部分是被迫无奈走上造反之路,这一部分应该以怀柔手段招抚为止。但还有一些就是别有用心了,他们利用天灾人祸蛊惑人心,图谋不轨,例如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是霍乱的根源,对付他们绝不能手软。”
崇祯道:“听先生之言,这最难的是招抚这一步,不知先生有何计策?”
终于说到正题上了。
“刚才草民已经说了匪患的两个根源:百姓吃饭问题和吏治问题。只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天下就太平了。其实,纵观历史,能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帝王并不多!”
崇祯思索了半晌,才道:“这确实不是简单的问题,整顿吏治还好说,可以用严刑峻法来规范官吏。百姓的温饱问题归根结底便是钱银的问题,绕了半天,又绕回到银子上了。”
我就知道他会这么说。“皇上,草民却以为,吏治才是最难的,官吏是施政的基础,如果他们无能或者是阳奉阴违,那朝廷的政策再好老百姓也得不到好处!”
我看了一眼崇祯手中的剑,道:“如果皇上是个剑客,这天下的官吏便是皇上手中的剑。一把使起来得心应手的剑能让皇上战无不胜,但如果这把剑皇上使起来不顺手,则处处掣肘,非但不能帮到皇上,还有可能反嗜皇上!”
崇祯长叹了口气,道:“想不到先生年纪轻轻,分析起天下大事和朝政却能如此入木三分!朕现在手中拿着的,正是一把处处掣肘的剑!”说着一剑砍在墙上,直砍得砖屑纷飞,火花四溅,看不出这崇祯手劲还不小,看来是练过的!
接着我又说了一些怎么安抚老百姓的计策,直把崇祯听得一愣一愣的,很显然他是大开眼界了。
我知道我这些方法是肯定有效的,因为这都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我只不过是把伟人的光辉事迹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