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打死不去狼牙,铁拳团就挺好 > 作品延伸95式

打死不去狼牙,铁拳团就挺好 作品延伸95式(2/6)

配用武器首次露面,后来又增加了短枪管的QBZ95B短突击步枪,这三种武器被简称为95式枪族。如今95式枪族及其他5.8mm口径班用枪族已经大规模装备部队,由于某种原因还没有全面替换81式枪族。

在新一代5.8毫米小口径枪械系列指标要求方面,我国提出在总体性能上力争达到同类武器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使步兵班具有点、面杀伤和打击轻型装甲的能力,增强夜间作战能力;明确提出采用“无托”型总体设计方案,大幅度缩短枪长和减轻重量的技术途径,要求采用铝合金、工程塑料和新的技术工艺,提高防护性能和质量要求。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新枪族的研制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组织了七家单位参加新枪族的方案竞标工作和选型试验。组织了轻武器行业内各方面专家进行了两次评审把关。这种招标竞争评优方式调动了各单位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使结构创新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为后续的枪族优化设计,研制性能优良的武器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易夜瞄装置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钷147通过填涂方式装配,使用中存在亮度不足和容易脱落问题,而且钷147的半衰期也不能满足军品长期贮存的要求,给部队使用带来许多不便;研制的二代微光瞄准镜由于价格问题不可能全面装备,而且200m的夜视距离也显不足,全天候作战能力有待提高。

光学瞄具瞄准不便是部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这主要是95式自动步枪受“应满足以机械瞄具为主要瞄准方式”要求的限制而造成的,安装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太高,无法舒适贴腮瞄准。类似于M16的有托枪通常利用弹匣作为下挂榴弹发射器的握持部位,95式自动步枪由于采用无托结构,加装下挂防暴榴弹发射器后只能利用小握把作为握持部位,实际使用时不方便。95式枪族采用无托结构使全枪布局十分紧凑,但也带来射击时射手贴腮靠烟源太近,没有燃烧完全的火药燃气从抛壳窗、拉机柄槽和上护盖散热槽溢出,直接刺激射手眼睛或弥漫在瞄准基线上,以至影响射手持续瞄准射击,这种情况也给武器使用带来不便。

5.8mm普通弹采用的双基扁球药燃烧不完全,95式枪族在发射2,000发弹(全枪需要清洗的射弹数)后,通常都会出现气体调节器和活塞取出困难的问题,而且射弹多后,还会出现导气孔由于火药残渣堆积变小的问题。另外为了获得好的外弹道性能,5.8mm普通弹将部分难题转移到了内弹道,造成枪口压力过高,给解决枪口噪声和火焰问题带来许多困难。5.8mm普通弹采用的是常规雷汞底火,存在长期贮存后底火锈蚀问题,给可靠使用留下隐患。

塑料件容易磨白,这主要是塑料材料本身的问题。要满足低温-45℃的可靠使用要求,塑料中的玻璃纤维含量就不能太高,而磨白问题主要是塑料强度不足,这个矛盾比较难解决,塑料件磨白后影响了95式枪族的美观。

95式枪族进行分解结合时,有时会出现散件丢失和零件倒装、错装问题,这种情况给武器正常使用带来不便。上述问题有许多均是在部队试用初期提出的,95式枪族一直在改进,有部分问题可能已经得到解决。从已经公开的图片分析,至少是经过了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区别特征可从拉机柄的形状和上护木的散热孔数量识别出来。无论如何这款枪已经使夏国的步枪向前跨跃了一大步,争议虽多,但已是从八十多个方案中出的最佳方案了,但这款枪将来仍会有改进空间。

88狙自动步枪

1950-1954年期间,我国利用前战斗国贷款购买了相当数量的制轻武器,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型莫辛一纳甘步枪,同时也进口了少量的狙击型供教学使用,当时称后者为“狙击手步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一直没有自行开发狙击步枪。

对越自卫还击战初期,我军从战场上缴获到少量前战斗国制造的德拉古诺夫7.62毫米狙击步枪(SVD),该枪于1963年正式装备苏军,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狙击武器。越军使用这种狙击步枪给我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前线迫切需要同样的武器来压制敌人,国内有关厂家迅即根据缴获的样品进行仿制,于1979年下半年试产出样枪并完成工装准备,当年即生产出第一批产品供给前线,这就是79式狙击步枪。79式狙击步枪于1981年开始量产,改进后于1985年正式定型,即为85式狙击步枪,该枪于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79式、85式本质上都是SVD的仿制品,只是在生产工艺和一些细微之处略有差别。在随后的10余年内,该枪大量装备我军及国内武警、警察特警部队,并对外出口。

在和平年代,79/85式狙击步枪经过多起突发事件的实战考验,证明它确是一种具有相当威力与精度的可靠武器,深受武警官兵和警察人员的信赖。但它毕竟是40多年前设计的武器,与作战环境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该枪发射的53式7.62毫米弹一般用作机枪弹,在3000米外仍有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