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楚汉十五年 > 第五十五章:史记部分内容解析

楚汉十五年 第五十五章:史记部分内容解析(2/3)

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韩信卢绾列传》

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和韩信卢绾列传(韩王信的列传)中的记载对照,基本一致。对话的意思都一模一样。可见,刘邦打出三秦,用的是韩王信的计谋,而并非淮阴韩信的计谋。

但是,这个计谋并未成功。

须昌:以谒者汉王元年初起汉中,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后为河闲守,陈豨反,诛都尉相如,功侯,千四百户-------------《高祖功侯者年表》

在高祖功侯者年表的记载可以看出,韩王信的这个从故道还的计谋并未实现,章邯已经发现刘邦的举动了。并且部队堵在了陈仓口。看过之前的几张图,就知道刘邦的胜算很小了。并且刘邦已经打算退兵了。这个时候,须昌侯赵衍献出了计策,从其他的道走,应该是一条没人知道的小路,但是不是陈仓道了。这才打败了雍军。所以根本不存在暗度陈仓,只能说明度陈仓,暗走他道。

高祖功侯者年表里,司马迁表明,是考察了功臣的始末加以记载。可信度应该是冠绝于《史记》的。

淮阴:兵初起,以卒从项梁,梁死属项羽为郎中,至咸阳,亡从入汉,为连敖典客,萧何言为大将军,别定魏、齐,为王,徙楚,坐擅发兵,废为淮阴侯-------------《高祖功侯者年表》

高祖功侯者年表对淮阴侯韩信的记载,也根本没有提及还定三秦的事。可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故事是完全虚构的。

事实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元朝戏曲。更多的传播是因为《西汉演义》,《西汉演义》和《三国演义》一样,是小说,并非正史。

9,关于“从”和“属”。

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史记》

以吕后兄初起以客从,入汉为侯。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汉王之解彭城,往从之,复

发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史记》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从”是共同、一起的意思,并没有表示上下级的意思。总不能是刘邦跟着吕泽打天下吧?

以骑都尉汉五年从起东垣,击燕、代,属雍齿,有功,侯。为车骑将军。-----《史记》

这里就能看出来,“属”才是真正的归属关系,用来表示上下级的字。

10,关于“属韩信”和“属淮阴”。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史记·高祖本纪》

可见,第一个“将”是率领的意思,第二个将是将领的意思。一句话里不可能没有动词,然后几个名词连在一起。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中,记载的很清楚,淮阴韩信率领三十万自己带来的齐军主力作先锋。刘邦坐镇中军。中军是总指挥,这是基础常识。然后韩信的三十万主力,面对项羽的十万残兵败将,被项羽击退。刘邦的亲信,韩王信的都尉孔费二将扭转了局势。

可能有人质疑,认为垓下之战主帅会不会是韩信?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第一,刘邦是中军。第二,刘邦在陈下之战已经击溃项羽,可见刘邦军事能力逆天。韩信又有数次不忠的表现,刘邦完全没理由让韩信指挥。彭越,英布等人更不会听韩信的指挥。更有说服力的还在后面。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灌婴)-----《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史记·高祖本纪》

这里就能看出来,淮阴侯列传对于垓下之战,只提了一句话,一笔带过。意思就是韩信参加了垓下之战。如果韩信是总指挥,淮阴侯列传没有理由一个字不提。而灌婴的列传明确写了,灌婴是受诏追击斩首八万,下诏的自然是刘邦。

最后再说孔费二将的归属问题。

蓼: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孔)----------《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费: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费)----------《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阳陵:以舍人从起横阳,至霸上,为骑将,入汉,定三秦,属淮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