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校园 > 青涩的岁月 > 4,独自面对贫和穷 一生孤苦不沮丧

青涩的岁月 4,独自面对贫和穷 一生孤苦不沮丧(2/4)

说:“我看了很久,并没看到他们。可能是到别处的一块田去了,那个地方我可望不到。”

晓燕说:“那我跑去看一看,很快就回来。”

树泉赶忙地拦住,对她说:“你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哪儿都不准去。”

晓燕嘟着嘴说:“我要去看看父母,你为什么不肯。”

树泉关心地说:“不是不肯,是怕你过桥,一不小心,会掉下河。”

晓燕笑着说:“我都十岁了,不是小孩子。这桥我都过过好多回,都没出过事,你怕什么。”

树泉说:“当然怕了。桥上没栏杆,你又没有人带着扶着,谁敢让你一个人过桥。要是有一阵大风吹过,不把你吹下河,才怪呢。”

晓燕没说过树泉,就生气地回了家。树泉看她生气的样子,蛮可爱,心里就想笑。

临近中午,树泉就要忙着淘米,放水,烧午饭。这个时候,树泉就去哄了晓燕,让她笑起来,帮着烧火。

午饭很简单,就是拿几把米,然后就是多放些粗粮,一起来煮饭。等晓燕烧到半熟,树泉就会揭开锅盖,用一把铁铲,伸到锅里,把饭打开,再搅拌几下,就又盖上。树泉就对晓燕说:“你用小火烧几分钟,就把火灭了。”

晓燕懂事地点点头。于是,树泉就去河边洗青菜,再回到厨房,用刀切碎,就叫晓燕烧另外一个铁锅子,等火把锅烧红了,就倒一些油,然后就把切碎的青菜倒进锅里,炒几下,放些盐,就放半锅的水,来烧汤了。

当树泉做好这些事,就换了晓燕来烧火。他坐在锅膛边,一边把草塞进去灶里,一边望着晓燕说:“你去看看父母有没有回来,要看到他们从田里走上堤坝,你就来说一声。”

晓燕说:“那我可去了,你得自己看着汤锅。”

树泉看她跑出门去,就望着灶膛里的火,想到了往事。记得过去,兄妹三个几时吃饱过饭,常常是吃了上顿盼下顿,一直是饥肠辘辘,饿得肚子咕嘟地叫。

每一次吃饭,他们兄妹三个人围坐在小桌子边,手里捧着薄薄的粥碗,连咸菜都没得,只能是空口喝着,吹着,吹着,又喝着。有时都不用筷子,因为碗里的米粒没几个,就着汤,都能喝下去,还用得着筷子吗?

再谈到咸菜,集体收成好时,还能分些菜类,用盐腌了,每回用小碗盛一些,就在饭锅上炖炖,那就是下饭下粥的菜。最困难的年份,只能是用筷子点点盐水,就在嘴里尝尝,算是咸菜了。

不知道别人家是如何过来的,反正树泉家就是这样度过了那些困难的岁月。宇春家和树泉家也是差不多,有时他家还不如树泉家,还得经常地帮帮他们。

虽说现在分田到户,但所要缴的公粮也是不少,每年并不能积余几个钱。树泉去望他父母的抽屉,都难得见到一张五块,更不用说十块。他能翻到的就是角票,还有就是一块两块的纸币。

树泉每一次提到过去,都会泪眼盈盈,不能淡忘一丝一点。那些岁月,那些日子,是他一生中都难忘的。毕竟吃过苦,挨过饿,因此,就记得深,记得牢。

这也养成了他一生省吃俭用,不敢浪费的好习惯。但树泉又是一个热心肠的男孩子,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还是想到了宇春,这个自小到大一块儿长大的伙伴。

“哥,青菜都被你煮烂了,你还在烧!”晓燕突然从外跑进来,对树泉喊。

树泉从记忆中醒悟过来,赶紧地熄火,把汤锅盖子揭开,用冷水浇了浇,才放心地又盖上了盖子。他对晓燕说:“父母快家来了,你先把碗筷洗一洗。等他们一回家,就开始吃饭吧。”

晓燕早就肚子饿了,听说要吃饭,就连忙地跑去拿碗筷。她把碗筷洗好,就把筷子放在桌子边,碗就端到灶台上。只要一听到她父母的脚步声,晓燕就会立即盛饭。

树泉看到她站在灶台前,没有走开的样子,就笑了说:“你是不是肚子饿了?还是抢着盛饭呀。”

晓燕就脸红了说:“我才没有肚子饿,是等着父母一到了家,就盛饭给他们。”

树泉心里明白,就没有继续地说。他走到了外面,去望他父母走到哪,然后好回家来,叫晓燕盛饭。

也不过一会儿,他们父母的脚步声就在北面不远处响起了。树泉和晓燕一说,晓燕就把所有人的饭碗盛好,一一地端放桌子上,还用一只大碗盛来了青菜汤。于是,一家人就围着小桌子,吃起饭来,晓燕是吃得最香的一个人。树泉望着晓燕吃饭的样子,就有些疼爱地对她说:“你慢点吃,别咽着!”

第二天,树泉和父母一起下田,晓燕就留在了家里。晓燕在家,就是做些轻松活计,不过就是扫扫地,洗洗鞋子——一大家子人的衣服是他们的母亲起早洗的,就不用她来洗,还有就是晒草,翻草。不过烧饭的活,还得等树泉忙完田里的事,家来他做。家里人不放心晓燕,怕她烧火时不注意,把火苗掉地上,会烧起来。

树泉跟着他父母一起走到田里,一路上遇到了熟人,都要打个招呼。大人们看到树泉要下田干活,就啧啧称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