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太行侧 第446章 苏联剧变(2/3)
古德里安也赞成曼施坦因的战略设想,隆美尔没有表态。
不过,希特勒明显更倾向于用军事手段彻底肢解掉苏联。
在希特勒看来,眼下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肢解苏联的大好机会,而非洲战事却还可以再缓缓,而且对于德国来说,既便失去了另外十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也仍旧太大了,不仅幅员辽阔而且人口众多,从长远看,仍然会对德国构成严重的威胁
最终,这次最高规格的军事会议并没有就对苏政策达成一致,希特勒遂即不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坚决反对,断然决定出兵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以“帮助”莫洛托夫集团消灭斯大林集团,同时敦促日本出兵远东,牵制朱可夫集团。
…………
华盛顿,白宫。
苏联剧变的消息传开之后,罗斯福总统也在第一时间将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国务卿赫尔以及所有的总统顾问召到了白宫,紧急磋商应对之策。
会议室里,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摊了摊手,苦笑着道:“总统先生,看来我们必须削减在亚洲战场的投入了。”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罗斯福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苏联分裂,莫洛托夫集团加入了轴心同盟,这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来说,绝对是灾难性的反戈一击,可以预见,德国将在不久的将来大大增加在非洲战场的投入,为了确保非洲战局不致崩溃,美国也必须加大在非洲战场的投入了。
可是,美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也是存在极限的,要增加非洲战的投入,那就必须削减在亚洲战场的投入。
按1940的经济总量,美国是2000亿美元,而德国是560亿美元,从数字上看,美国的经济总量几乎是德国的四倍,但必须要指出的是,两国之间的工业规模的差距其实并没有这么大,而且德国工业的质量要远远优于美国。
也就是说,德国工业的质量优势足以抵消美国工业的规模优势。
当德国不再受到苏联牵制的时候,非洲战场几乎就成了美德两国之间的单挑,考虑到德国陆军相比美国陆军存在的巨大优势,盟军在非洲的前景可谓是很不乐观,有鉴于此,美国政府削减在亚洲战场的投入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见罗斯福点头,马歇尔旋即提出了他的一揽子计划:“总统先生,美国政府必须再次进行战争动员了,首批至少动员50个步兵师,后续至少动员200个步兵师,同时,原计划投入太平洋战场的20个海军陆战师也必须调往非洲战场。”
罗斯福边倾听边做着笔记,旋即又问道:“还有吗?”
马歇尔点点头,又道:“战略空军也要加快建设,继续加强对柏林、慕尼黑等重工业城市的战略轰炸,以持续削弱德国的工业和战争潜力。”
“我们美国的战略空军还不够强大吗?”国务卿赫尔有些困惑地道。
由于两大洋的天然壁垒,美国陆军在开战之初甚至只有可怜的10万人,坦克更是只有区区300多辆;美国海军的总吨位虽然超过了英国位居世界第一,但以海军官兵的素质和实战能力来衡量,却仍然要排在英国和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唯独在空军力量上,美国绝对是当时世界毫无争议的一哥。
同期的德国空军虽然也很强大,但只强在战术空军,战略空军就很欠缺了,主要是德国空军没有远程大型战略轰炸机以及战略运输机,这也是德军虽然拼尽了全力,却始终无法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更无法登陆英伦三岛的主要原因。
而美国不仅拥有强大的战术空军,更拥有强大的战略空军
战术空军方面,P-40猎鹰虽然性能普通,可后续开发的P-51野马战斗机却是公认的螺旋桨战斗机之王;战略空军方面,早期的B-17空中堡垒虽然航程短,可是载弹量大,生存能力也极强,已经服役的B-24解放者不仅保持了载弹量大、生存能力强的优点,航程也从3000公里猛增到了5000公里,即将服役的B-29超级堡垒更是个传奇。
面对赫尔的困惑,马歇尔道:“如果仅仅只是自卫,我们美国的战略空军已经足够强大了,但是要想打败德国,那就远远不够了保守估计,至少需要生产2000架B-24解放者或者B-29超级堡垒轰炸机,才能确保持续削弱德国的工业实力。”
说此一顿,马歇尔又向罗斯福道:“除了海军太平洋舰队可以继续留在亚洲,继续打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外,东南亚战场的第十、第十四航空队主力也必须调往非洲战场,至于中国人,最多给他们留下两个野马战斗机中队。”
罗斯福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由于苏联剧变,欧洲战场的局势顿时间就变得朴朔迷离了。
强大如美国,现在也不敢说就一定能赢得这场战争,而且既便最终美国能赢,也绝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就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