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神级仙界聊天群 > 第168章 四桩奖赏(五千字章)

神级仙界聊天群 第168章 四桩奖赏(五千字章)(2/4)

六十里长。水灾根治,张秋镇改名为“安平镇”。

  帝赐玺书褒奖。召为户部左侍郎,兼任左副都御史。

  历史人物,总在后世充满着争议。

  后世之人对刘大夏焚毁郑和宝船图纸、海图颇有微词。

  甚至看小说时,小说内出现刘大夏,读者都要评论“他烧了郑和宝船图纸,乃大奸大恶之人,让主角杀了他”。

  历史总是相似的。一九七六年,苏联为何要拆毁人类航天史上最大的航空器N1火箭,并焚毁(而非封存)全部图纸、数据?

  作为后人,可以从刘大夏的视角揣测下他的行为动机。

  第一,郑和宝船不是战船。而是运输船。以满载海外宝物为目的建造。

  在白银短缺,币值奇高的永乐朝,单艘造价便达六千两。

  郑和船队六十三艘,建造耗银三十五万两以上。加其余马船、粮船、座船、战船,船队总造价高达六十万两。

  明朝经济史料《广志绎》载:郑和七下西洋,赉银七百余万。

  现代人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正面意义,是伟大的壮举,是极具冒险精神的开拓,是充满大国风范的外交之旅。

  然而,刘大夏不是现代人,不是穿越者,只是明朝的一个士大夫。

  郑和耗费七百万两国帑,换来了万国来朝,一堆奇珍异兽,以及与南洋诸国的封贡贸易。

  在刘大夏看来,既然七下西洋,已经跟南洋诸国建立了稳定的封贡体系。为何还要耗费巨资八下西洋?

  第二,无论是大明还是满清,受孔孟思想传统和时代局限性影响,都没有开拓海疆的概念,更没有殖民概念。

  郑和七下西洋,虽率兵数万,但未为大明开拓半分海外疆土。

  即便刘大夏不烧宝船图纸。大明也不会像后世的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假如宝船不被毁,我大明可殖民整个南洋甚至印度洋沿岸。

  大明搞殖民,只能是出现在穿越小说里的情节。

  至于说宝船尚在,东南不会闹倭患更是无稽之谈。宝船就不是战船。

  第三,刘大夏怕后世之君一时兴起,轻启下西洋,靡费国帑,于是烧了宝船图纸、海图。

  第四,所谓“刘大夏烧了宝船图纸,他的后人在明代中后期成为最大的海盗集团”,纯粹是二十一世纪初地摊文学的杜撰出来的猎奇野史。

  地摊野史又被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被一堆为割流量编造历史的自女某体搬运。信就输了。

  看古人做一件事的对与错,切忌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一定要结合古人做这件事时的历史背景。

  古人做一件事,在现代人看来是错的。但放在他身处的历史背景,或许就是对的。

  刘大夏的对与错,功与过,后人评说纷纭。

  但至少,“弘治三君子”的称号不是张廷玉编出来的,而是明人评价。见诸众多明代典籍。

  历史也好,历史人物也罢,没有非黑即白,非白即黑。

  言归正传,且说弘治帝封赏完刘大夏。又道:“黄伯仁。”

  黄伯仁跪倒:“臣在。”

  弘治帝道:“鲁西水灾,你违抗巡抚之命,调莱州府官粮运抵救灾。就凭这点,朕定要重用你!”

  黄伯仁谦逊的说:“禀皇上,臣有自知之明。臣之才干,勉强能治理好数府。治理齐鲁广袤之地,时感力不从心。”

  弘治帝思索片刻后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但朕是一定要授你巡抚之职的。”

  “内阁拟旨,实授黄伯仁赣南巡抚。”

  明代巡抚分为“大巡抚”与“小巡抚”。

  两京一十三省巡抚为“大巡抚”。

  其余“赣南巡抚”、“宣府巡抚”、“延绥巡抚”等,皆为小巡抚。

  封赏完治水、赈灾的两位功臣。弘治帝终于望向了常风。

  弘治帝道:“常风。朕升你为锦衣卫指挥左佥事,专管北镇抚司。”

  常风心中乐开了花:果然如我所料!

  常风叩首:“臣,领旨谢恩!”

  锦衣卫指挥左佥事,职武官正四品。弘治帝给常风升了一级。

  前朝指挥左佥事往往会被镇抚使架空。弘治帝贴心的说明,今后他虽不是北镇抚使了,却可以“专管”北镇抚司。

  这是弘治帝给常风的第一桩奖赏。

  弘治帝又道:“通政司将常风以身作则,上堤亲劳的功绩,写入邸报,传阅各地官府!”

  这等于给了常风一封表扬信,通告全国。

  对于臣子来说,这是无上的恩荣!

  这是弘治帝给常风的第二桩奖赏。

  常风在一众臣子当中扬眉吐气。他再次叩首:“臣谢皇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