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 157章(2/3)
如果不是船上都是美国人,估计英国巡逻艇就要上船检查了。
是时候离开这里了,打捞完毕的二十五搜沉船已经是极大的收获了,再多就可能不是收获,而是累赘了。
按照事前的安排,亨利带领五条船离开马六甲、离开菲律宾,向湾湾和日本方向驶去。
亨利选择的航线是经湾湾外海,绕道日本四岛北上,利用太平洋暖流,向阿留申群岛方向行驶,然后再转向夏威夷。
这条航线也是未来日军偷袭珍珠港选择的航线。
所以,当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是从夏威夷群岛的西北方向发动的,而其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则是继续向东飞行,然后从瓦胡岛的东北方向发动进攻,而瓦胡岛的东北方向,一直以来就是美国飞机从西海岸飞向瓦胡岛的空中航线。
正因为如此,瓦胡岛上的雷达预警装置才没有及时发出警报,让日本航母舰载机轻松飞到美军机厂上发动攻击,造成了大批战斗机被击毁在机场跑道上,只有少数被安排在隐蔽的小机场上的战斗机得以起飞,总数大约不到三十五架,而起飞的美军飞行员也有三架被当场击落,飞行员牺牲,但也击落了九架日军飞机。{还有其他美军飞行员也被击落但老猪没有查到具体数据}
亨利这次就是要考察一下太平洋暖流的实际情况,不如暖流的速度,以及给舰艇带来的速度的加成,好方便计算日军攻击的时间,到时候好及时的将航母撤离瓦胡岛。
亨利把自己的宝都压在了航母上,不仅要让航母留在珍珠港,吸引日军的注意,还要在日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再提前一天的时间,将航母从珍珠港撤走,让日军扑空。至于战列舰,亨利到并不是过于看重,反而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才是亨利看重的未来航母舰队的主要保护力量。
不仅是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岛,还有中途岛。
日军为了寻找美国海军主力舰队决战,特地准备了中途岛海战,希望以攻击中途岛来吸引美国海军主力舰队来援,然后由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或者重创美军航母,消灭美军的反击力量,从而给日军拿到与美国谈判的筹码。
所以中途岛附近的海上情报,也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事实上,中途岛战役时,美国海军就因为没有清楚地侦察到日本海军航母的位置,而险些功败垂成,虽然击沉了四艘日军的主力航母,一艘重巡洋舰,以及大量的有经验的日军老飞行员,而美军自己也损失了一艘航母,和三百多飞行员。
虽然是一个大胜,但同样也可以说是一次惨胜。不过由于美国的后备人力实在是非常的充分,可以轻松补齐战争中的损失,所以,美国承受得住,而日本因为资源不足导致无法及时补充战损的飞机和飞行员,自然承受不了损耗。
于是在中途岛一战后,日军航母舰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最终在马里亚纳战役,被美军彻底消灭了战斗力。马里亚纳战役之后,日本空军唯一能够使用的也只有自杀式攻击的“神风攻击”了。
于是在二战之后,众多的“军事家”们的评论就是日本人缺乏战略理论,也没有战略眼光。
但是,要想一想,战略这玩意儿,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能玩的出来的吗?没有资金、没有资源、国土狭小还没有粮食,要怎么搞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那么不要脸的贴上去,不就是为了不用在国防问题上大量支出资金,而且还可以得到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科技水平吗?
事实上,这就是日本的发展战略!
可惜的就是,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起来之后,日本人就好了伤疤忘了痛,重新开始膨胀了起来,竟然敢宣称“二战我们打不过美国,但我们可以买下美国!”这种狂妄的话。结果,东京“广场协议”一chū tái,日本立刻被打回原形。不仅在美国购买的标志性的产业被低价送回美国人的手里,就连日本本土的经济都进入了迟滞和倒退——十年的时间!被称为日本丢失的十年!
如果按照日本战后傍着美**队大腿起家的政客们的战略,日本是不应该那么早的暴露出自己的经济实力,然后被美国人一次一次收割。而是应该积攒实力,最后一举掀翻美国人的统治。
可惜的是,日本人最终还是目光短浅的多,并且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就好象“九一八”事变时期的石原莞尔。石原莞尔就是一个日本军队里少有的头脑清醒的人。石原莞尔并不主张鲸吞华夏,而是主张蚕食。因为日本太小,而华夏太大。所以,以日本的人力资源,是无法一口吞下华夏的,只能利用时间,一点一点进行吞并华夏的工作。
然而,日本军队里更多的是野心大、更狂妄的眼高手低的东条英机一类的人,最后,石原莞尔被排挤出来日本军队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是时候离开这里了,打捞完毕的二十五搜沉船已经是极大的收获了,再多就可能不是收获,而是累赘了。
按照事前的安排,亨利带领五条船离开马六甲、离开菲律宾,向湾湾和日本方向驶去。
亨利选择的航线是经湾湾外海,绕道日本四岛北上,利用太平洋暖流,向阿留申群岛方向行驶,然后再转向夏威夷。
这条航线也是未来日军偷袭珍珠港选择的航线。
所以,当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时候,是从夏威夷群岛的西北方向发动的,而其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则是继续向东飞行,然后从瓦胡岛的东北方向发动进攻,而瓦胡岛的东北方向,一直以来就是美国飞机从西海岸飞向瓦胡岛的空中航线。
正因为如此,瓦胡岛上的雷达预警装置才没有及时发出警报,让日本航母舰载机轻松飞到美军机厂上发动攻击,造成了大批战斗机被击毁在机场跑道上,只有少数被安排在隐蔽的小机场上的战斗机得以起飞,总数大约不到三十五架,而起飞的美军飞行员也有三架被当场击落,飞行员牺牲,但也击落了九架日军飞机。{还有其他美军飞行员也被击落但老猪没有查到具体数据}
亨利这次就是要考察一下太平洋暖流的实际情况,不如暖流的速度,以及给舰艇带来的速度的加成,好方便计算日军攻击的时间,到时候好及时的将航母撤离瓦胡岛。
亨利把自己的宝都压在了航母上,不仅要让航母留在珍珠港,吸引日军的注意,还要在日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再提前一天的时间,将航母从珍珠港撤走,让日军扑空。至于战列舰,亨利到并不是过于看重,反而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才是亨利看重的未来航母舰队的主要保护力量。
不仅是珍珠港所在的瓦胡岛,还有中途岛。
日军为了寻找美国海军主力舰队决战,特地准备了中途岛海战,希望以攻击中途岛来吸引美国海军主力舰队来援,然后由日本海军的航母舰载机击沉或者重创美军航母,消灭美军的反击力量,从而给日军拿到与美国谈判的筹码。
所以中途岛附近的海上情报,也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事实上,中途岛战役时,美国海军就因为没有清楚地侦察到日本海军航母的位置,而险些功败垂成,虽然击沉了四艘日军的主力航母,一艘重巡洋舰,以及大量的有经验的日军老飞行员,而美军自己也损失了一艘航母,和三百多飞行员。
虽然是一个大胜,但同样也可以说是一次惨胜。不过由于美国的后备人力实在是非常的充分,可以轻松补齐战争中的损失,所以,美国承受得住,而日本因为资源不足导致无法及时补充战损的飞机和飞行员,自然承受不了损耗。
于是在中途岛一战后,日军航母舰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最终在马里亚纳战役,被美军彻底消灭了战斗力。马里亚纳战役之后,日本空军唯一能够使用的也只有自杀式攻击的“神风攻击”了。
于是在二战之后,众多的“军事家”们的评论就是日本人缺乏战略理论,也没有战略眼光。
但是,要想一想,战略这玩意儿,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能玩的出来的吗?没有资金、没有资源、国土狭小还没有粮食,要怎么搞才能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那么不要脸的贴上去,不就是为了不用在国防问题上大量支出资金,而且还可以得到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科技水平吗?
事实上,这就是日本的发展战略!
可惜的就是,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起来之后,日本人就好了伤疤忘了痛,重新开始膨胀了起来,竟然敢宣称“二战我们打不过美国,但我们可以买下美国!”这种狂妄的话。结果,东京“广场协议”一chū tái,日本立刻被打回原形。不仅在美国购买的标志性的产业被低价送回美国人的手里,就连日本本土的经济都进入了迟滞和倒退——十年的时间!被称为日本丢失的十年!
如果按照日本战后傍着美**队大腿起家的政客们的战略,日本是不应该那么早的暴露出自己的经济实力,然后被美国人一次一次收割。而是应该积攒实力,最后一举掀翻美国人的统治。
可惜的是,日本人最终还是目光短浅的多,并且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就好象“九一八”事变时期的石原莞尔。石原莞尔就是一个日本军队里少有的头脑清醒的人。石原莞尔并不主张鲸吞华夏,而是主张蚕食。因为日本太小,而华夏太大。所以,以日本的人力资源,是无法一口吞下华夏的,只能利用时间,一点一点进行吞并华夏的工作。
然而,日本军队里更多的是野心大、更狂妄的眼高手低的东条英机一类的人,最后,石原莞尔被排挤出来日本军队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