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 第九十六章(2/3)
曹锟率领的嫡系第三师,最多装备过72挺重机qiāng,在北洋的编制里就属于严重超标的。吴佩孚率领的其他的比如第八师和第二十五师编制的重机qiāng没有那么多,但也有48挺以上。
所以,武昌城简直就是一只刺猬,不仅火炮众多,而且对步兵杀伤力最大的重机qiāng也足够密集。如果北伐军还想像原时空那样玩集团冲锋、敢死冲锋,只会是得到尸山血海的结果,可能最多就摸到武昌城的城墙!
曹锟和吴佩孚的直系,是属于亲英美派,也就免不了自己部队的装备、编制等信息被和他们关系密切英美商人透露出去,所以同样和美国关系密切的北伐军同样掌握了北洋军队的兵力、装备情况。
既然做到了知己知彼,常凯申的美**事顾问们就不会建议常凯申强攻。虽然,美国人可以不在乎华夏军人的生命,但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这些军事顾问很多都是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教官的,和那些进入军队担任中下级军官的黄埔学生们也是感情深厚,怎么会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呢!
那么围城就是最好的选择。为了避免吴佩孚察觉北伐军的意图,军事顾问们建议常凯申集中党军第一军全部的火炮,和武昌城内的北洋军来一次凶猛的炮战!
要知道,亨利这些年给广东送过去的火炮的数量可是真不少,不说别的,仅仅就火炮射程一项,75mm的山炮就是北洋系统装备的75mm山炮所不能比拟的。还有射程更远的105mm山炮,更是足以完虐北洋。
一场规模浩大,足以登上民国炮战历史的大战开始了。
常凯申在武昌城正面部署了全部第一军以及从其他部队借调过来的火炮,足足一百四十门75mm口径以上的火炮,对战北洋军布置在武昌城内的八十余门火炮。
射程和数量往往是决定一场炮战胜负的关键,所以,这一场武昌城下的炮战,北洋系统是输了!不过,北洋军输得并不只是几门火炮,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民心和军心。
同时,由于吴部北洋军的注意力全放在武昌正面的北伐军,时刻担心北伐军会借助炮战的胜利,直接攻城,所以就没有发现北洋军分兵渡过长江,从武昌的背后,席卷了汉口和汉阳。
湖北新编第二师本就是湖北本地人组成的,战斗意志不强,在吴军系统中也是属于二等待遇,所以,北伐军一过江,这支驻守汉口的部队就弃暗投明了,不仅如此,湖北新编第二师还自告奋勇当先锋,引导北伐军再次袭取汉阳的河南新编第二师的部队。
而河南新编第二师属于客军,那个时代华夏人的乡土观念都非常的强,背井离乡为别人打仗,本来就士气低落,而且河南新编二师也属于二类部队,拿到的军饷和开拔费也比北洋第三、第八、第二十五师要少。
于是,在湖北新编二师的反水带动下,这只部队也没有进行积极地、坚决地抵抗,很快就从汉阳城北向河南撤退了。
汉阳兵工厂也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地落入北伐军之手,同时平汉铁路也被北伐军切断,盘踞在武昌城的吴佩孚的后勤补给和北撤的最近的、最快捷的通道也被切断。
孤立无援的吴佩孚再也不敢困守武昌,他能够选择的就只剩下一条:突围!而且可以选择的方向,只有向西去四川,或者向东去安徽。吴佩孚选择的是向东,去南京——那里有渡口,可以北过长江去往扬州,然后北上安徽——与曹锟汇合。
突围之路是艰难的,吴佩孚也不愧是和北洋军中的宿将,他利用声东击西,隐真示假的方式,将自己麾下战斗力最强的第三和第八师带出来重围,但是重武器几乎损失殆尽。撤退到安徽后,第三师原来装备的七十多挺重机qiāng只剩了三挺,火炮只剩下八门。而第八师更惨,重机qiāng一挺不剩,75山炮野炮还剩七门。
击败了吴佩孚后,整个江南地区,就剩下孙传芳一个对手了。
与原时空历史一样,常凯申还是犯了冒进的错误,致使南昌得而复失,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大局,因为派去南昌的并不是由黄埔军校生为根基的党军,而是唐生智指挥的湘军部队。
就在国民革命军主力拿下武昌的同时,北伐军的东路军,也顺利全据福建,并进入浙江,开始威胁杭州,迫使孙传芳将布置在江西方向的部队回撤浙江——那里是他的财赋之地,不容有失。
不过现在孙传芳面临的局面是北伐军的三面合围,击败吴佩孚军队后的革命军主力沿江东进,一路直奔南京,威胁上海,一路再度包围南昌,一路自福建北上,要切断他在江西部队的后路。
与此同时,受到北伐军的鼓舞,红党在上海发动了多次工人起义,尽管没有能够夺取上海,但已经扰乱了孙传芳的部署——不希望看到上海沦陷在战火中的列强纷纷给孙传芳施加压力,要求和平。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所以,武昌城简直就是一只刺猬,不仅火炮众多,而且对步兵杀伤力最大的重机qiāng也足够密集。如果北伐军还想像原时空那样玩集团冲锋、敢死冲锋,只会是得到尸山血海的结果,可能最多就摸到武昌城的城墙!
曹锟和吴佩孚的直系,是属于亲英美派,也就免不了自己部队的装备、编制等信息被和他们关系密切英美商人透露出去,所以同样和美国关系密切的北伐军同样掌握了北洋军队的兵力、装备情况。
既然做到了知己知彼,常凯申的美**事顾问们就不会建议常凯申强攻。虽然,美国人可以不在乎华夏军人的生命,但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这些军事顾问很多都是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教官的,和那些进入军队担任中下级军官的黄埔学生们也是感情深厚,怎么会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去送死呢!
那么围城就是最好的选择。为了避免吴佩孚察觉北伐军的意图,军事顾问们建议常凯申集中党军第一军全部的火炮,和武昌城内的北洋军来一次凶猛的炮战!
要知道,亨利这些年给广东送过去的火炮的数量可是真不少,不说别的,仅仅就火炮射程一项,75mm的山炮就是北洋系统装备的75mm山炮所不能比拟的。还有射程更远的105mm山炮,更是足以完虐北洋。
一场规模浩大,足以登上民国炮战历史的大战开始了。
常凯申在武昌城正面部署了全部第一军以及从其他部队借调过来的火炮,足足一百四十门75mm口径以上的火炮,对战北洋军布置在武昌城内的八十余门火炮。
射程和数量往往是决定一场炮战胜负的关键,所以,这一场武昌城下的炮战,北洋系统是输了!不过,北洋军输得并不只是几门火炮,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民心和军心。
同时,由于吴部北洋军的注意力全放在武昌正面的北伐军,时刻担心北伐军会借助炮战的胜利,直接攻城,所以就没有发现北洋军分兵渡过长江,从武昌的背后,席卷了汉口和汉阳。
湖北新编第二师本就是湖北本地人组成的,战斗意志不强,在吴军系统中也是属于二等待遇,所以,北伐军一过江,这支驻守汉口的部队就弃暗投明了,不仅如此,湖北新编第二师还自告奋勇当先锋,引导北伐军再次袭取汉阳的河南新编第二师的部队。
而河南新编第二师属于客军,那个时代华夏人的乡土观念都非常的强,背井离乡为别人打仗,本来就士气低落,而且河南新编二师也属于二类部队,拿到的军饷和开拔费也比北洋第三、第八、第二十五师要少。
于是,在湖北新编二师的反水带动下,这只部队也没有进行积极地、坚决地抵抗,很快就从汉阳城北向河南撤退了。
汉阳兵工厂也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地落入北伐军之手,同时平汉铁路也被北伐军切断,盘踞在武昌城的吴佩孚的后勤补给和北撤的最近的、最快捷的通道也被切断。
孤立无援的吴佩孚再也不敢困守武昌,他能够选择的就只剩下一条:突围!而且可以选择的方向,只有向西去四川,或者向东去安徽。吴佩孚选择的是向东,去南京——那里有渡口,可以北过长江去往扬州,然后北上安徽——与曹锟汇合。
突围之路是艰难的,吴佩孚也不愧是和北洋军中的宿将,他利用声东击西,隐真示假的方式,将自己麾下战斗力最强的第三和第八师带出来重围,但是重武器几乎损失殆尽。撤退到安徽后,第三师原来装备的七十多挺重机qiāng只剩了三挺,火炮只剩下八门。而第八师更惨,重机qiāng一挺不剩,75山炮野炮还剩七门。
击败了吴佩孚后,整个江南地区,就剩下孙传芳一个对手了。
与原时空历史一样,常凯申还是犯了冒进的错误,致使南昌得而复失,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大局,因为派去南昌的并不是由黄埔军校生为根基的党军,而是唐生智指挥的湘军部队。
就在国民革命军主力拿下武昌的同时,北伐军的东路军,也顺利全据福建,并进入浙江,开始威胁杭州,迫使孙传芳将布置在江西方向的部队回撤浙江——那里是他的财赋之地,不容有失。
不过现在孙传芳面临的局面是北伐军的三面合围,击败吴佩孚军队后的革命军主力沿江东进,一路直奔南京,威胁上海,一路再度包围南昌,一路自福建北上,要切断他在江西部队的后路。
与此同时,受到北伐军的鼓舞,红党在上海发动了多次工人起义,尽管没有能够夺取上海,但已经扰乱了孙传芳的部署——不希望看到上海沦陷在战火中的列强纷纷给孙传芳施加压力,要求和平。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