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汉时明月何时归 > 第一百零七章 思佛说

汉时明月何时归 第一百零七章 思佛说(2/3)

吧,何人能做到无我,无想,无欲?”

    縻铜也赞同,只点头,“嗯,的确,只大丈夫生于世间必然要历经一番磨难,已达到自己的所想,所求,如果这些东西都放下了,那还活着做甚?”

    刘荨笑了笑,没有回他,却是只听见一个身穿佛衣的老年僧人正拿着扫帚在山门后的广场上扫着地上的杂物。

    这人一看却不是汉人模样,他肤色白皙,眼窝颇深,颧骨低,颚较平,鼻子却是高大,如此却是十足的番人,只是他头剃光光,一身袈裟着身却是僧侣模样。

    “扫地僧?还是个白人,有趣,也对,果然这白马寺这时期却只是个番外人在这搞搞翻译佛经工作之地,还没有汉人和尚,却是遇不到后世那些胖大和尚了。”刘荨心里想着道。

    刘荨未待进去,却是只见那白人和尚却悠悠的扫着地,靠了过来,到了他们附近,却见他脸带笑意,一口流利的汉话道,“这位女施主却是对我佛教之说有些认识,老衲觉着女子你有佛缘,不如与老衲聊聊佛法如何?”

    縻铜和郭啸二人此时有些吃惊的打量着这会说汉话的番人,郭啸却是道“哟呵,这番人竟然会说汉话,却是有趣。”

    老僧未答他们问题,只细细打量他们几下,摇着头,“你二人戾气却是太重,不如这小女子平和,呵呵。”

    老僧答非所问,只縻铜倒是提起兴趣来,却是道“呵呵,那僧人,你说某戾气重,却是为何觉得我家先生戾气比我们淡呢?”

    老僧将扫把立着,只道“二位汉子皆有杀戮之心,而这女子周遭一股柔和之气,似乎无欲无求,与我佛门六根清净却是有些相似,故而老衲说与她有缘。”

    刘荨却是笑了笑,说她没有戾气,那倒是可能的,毕竟她杀人不是为了杀而杀,没有杀人取乐的心又哪来的戾气?

    当然刘荨不会告诉他死于自己手中的人却是不下几百了,如果说这样还是没有戾气的话,那说明刘荨是个圣母。。。

    “大师,恁倒是不辞辛苦,万里迢迢来我大汉传教,不过呢,我有些粗见,觉着这佛教教义却是并不适合大汉,毕竟这大汉乃是建立在鲜血之上的,没有鲜血何来安定,所以人若是没有戾气,这大汉怕是弱得像绵羊咯。”

    刘荨这话说的却是让縻铜与郭啸二rén dà笑。

    “先生说的在理,我大汉的汉子哪能没有戾气呀,不然要被胡人欺负惨了。”

    老僧却还是笑着,“施主,正因为世人都有戾气,故而才安定不下来,试想世人不挣了,又何须举起刀兵?正是大汉有这戾气,我佛教才有前来的必要,却是要平息这股戾气要不少时间,不过总有一日可抚平这股戾气,让这片土地安宁一些的,哈哈哈。”

    刘荨却是摇摇头,想到历史上佛教的演变,却是没有哪个朝代因没了戾气而安定的,道,“大师,我大汉之所以被称为强汉,靠着便是刀兵,若是刀兵不舞,却是何以立国?世人不争是不可能的,毕竟北边胡人还时刻准备扬起弯刀,我们没了戾气却是要死人的,我想这胡人若是都不掠边了,估计大汉的戾气便会削减了,佛教却是可以去感化胡人,只是大师你想感化胡人这却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哦。”

    老僧听到这却是只点点头,“女施主所说却是也有道理,为生而战无可厚非,而感化胡人也不是不可,若能劝得他们放下,这大汉也该放下了,到时世人无争,便是一片乐土,百姓安宁,这有何不好?”

    好,有何不好,世人不挣,却是极乐美好,可惜有人之地便不会存在这般景象,看来这老僧却是对大汉不太了解啊,得和他说道说道咯。

    。。。。。。

    。。。

    {第一次西天取经后的后续: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