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宋扬天下 > 第二十四章:新城上京

宋扬天下 第二十四章:新城上京(2/3)

>不多时,赵顼便领着火骑兵进驻了上海新城的行宫。说是行宫,新城却建得和汴京一般,少了些华丽气派,多了一些雄伟大气。

行宫,崇政殿。

“圣上,这是新城的布局图样,请圣上预览。”蔡京令人抬上了一张已经装裱好的新城地图。

“蔡卿家辛苦了,你的功劳,朕会记在心里的。你给朕讲讲吧!”赵顼的目光却早就落在了那副地图上。

赵顼非常吃惊,原以为,这里还是一个破落的小渔村,来上海府,估计还得去华亭县住一段时间。没有想到,蔡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就立起了一座像汴京般的城池。不知道这是宋朝繁荣的表现,还是蔡京用了什么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文相国发来政事堂的决议令,上海新城,改名为上京,作为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南京应天之后的第六京。上京的建成样式都是以汴京为标准,文相国的意思是把上京作为新都建设。”蔡京先解释了一下上海新城为何这般建设,害怕赵顼因为上海新城建设太过损耗民力而问罪于他。

“额。”赵顼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想,政事堂是在讨好他,还是想让他一直就留在这里,不要回汴京捣乱。

赵顼在汴京时,弄得汴京天天像打仗一般紧张,无论是大臣还是士兵都非常沉闷。害怕赵顼突然就巡视到他们那里。汴京许多的王公豪族也害怕赵顼借扰乱汴京之言,上门抄家。这些事情赵顼在巡视汴京时,做了不少。算来,好像直接砍掉过十几个渎职官员和在胡作非为豪族子弟的头,还以贪污罪名,抄了几个官员的家。想想,赵顼的作为,还真是让人胆颤心惊,和后世党国的白色恐怖有得一比。

“圣上,上京分为两个部分,分立黄埔江东西两岸。东城是工坊商贸之城,所有的作坊都是建在东城,分为六环,中心三环都是商人的店铺,外三环,东边是作坊,西边是工人住宅。东北角大部分是货仓,外接黄埔港,是财货的集散地。”见赵顼点头,蔡京拿起一根木棍指着上京布局图为赵顼详细地讲解着。

“作坊有多少家?”赵顼随口问道。

“一千六百八十二家,目前还在增加中。按圣上的意思,兵器生产作坊,都给商盟的人经营,有**生产作坊、火箭生产作坊、炮车生产作坊、青龙刀生产作坊、甲胄生产作坊、弓弩生产作坊等,总共七十八家。还有商盟李总裁的白琉璃生产作坊、玻璃镜生产作坊。造纸作坊、印刷作坊、造船作坊等,总共一百六十六家。各种纺织作坊最多,有麻纺织作坊、丝纺织作坊,棉纺织作坊等,总共六百八十二家。剩下的,就是其它五花八门的作坊了。”蔡京一边介绍,一边用木棍指名在地图上哪个位置。

“嗯,不错,安排得很好。”赵顼顺口称赞了一番。

“西城是主城,布局和汴京差不多。中央是皇城。内城全部规划给四大学府办分府,各占一角。东北角是文明学府,西北角是天工学府,西南角是卫国学府,东南角是济世学府。除了四大学府之外,各级大学、中学、小学、蒙学的院校学堂也分布在内城四大学府周围。内城成了读书人的地方。”蔡京继续说道。

“这些都建好了吗?”赵顼见蔡京讲了这么多,不由得问道。汴京那边的君实书城,在赵顼离开汴京时,才完成一半不到。

“政事堂下拨的钱太少了,商人们赞助的也不多,现在只建了一成不到。不过,现在上海府的人口只有两百万,上京的人口只有三十万,建好的一成也足够用了。”

“朕要在上京再设一个政事堂,协助汴京政事堂统筹流求开发事宜。蔡卿家就政事堂的首辅好了。”赵顼沉思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谢圣上隆恩,微臣必当鞠躬尽瘁,以报圣上知遇之恩。”蔡京跪伏在地,激动地说道。

蔡京,时年二十四岁,比赵顼大一岁。还未中进士之前,在老家县衙门做小吏,是赵顼让王安石找过来的。熙宁三年二月,蔡京中进士后,直接被赵顼提拔为上海知府。

“好了,起来吧!上京政事堂的成员,你举荐一些人,最好从东城的作坊主中找几个人。”赵顼在思量着政事堂成员的人选问题。

“是。圣上。”蔡京大喜,让他举荐人,这等于是把上京政事堂交到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