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王牌飞行员 > 第二十一章 高个男孩

王牌飞行员 第二十一章 高个男孩(2/2)

。同时为了避免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所有飞机必须采取与大桥成直角的航线接近目标。”作战军官说出了详细的要求。台下的飞行员发出了一阵嘘声,一名大胆的机长响亮的说出一声“Shit!(狗屁!)”。按照这样的要求,飞行员必须要将航线始终保持在弯弯曲曲的鸭绿江主航道南侧,怎么可能炸中目标呢?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不过这次我们会采用无线电制导炸弹来攻击这些桥梁。”台上的作战军官到是并不生气的继续解说,台下又是一阵骚动。

        美军在二次大战中的一九四二年夏天开始设计VB系列无线电制导炸弹。最初的“VB-1”在标准的M44  450公斤(1000磅)高爆炸药航空炸弹基础上加装了新的尾翼、陀螺仪稳定系统、一对方向舵和尾部追踪闪光系统。这种武器只能进行左右引导,因此被命名为“AZON”,作为“azimuth  only”(只能调整方位角)的缩写。“AZON”可以在投弹手的引导下飞向目标,可以说是最早期的精确指导武器。总数大约一万五千枚的“AZON”炸弹在战争结束前被制造出来。一九四四年上半年首先被投入欧洲战场,用来攻击意大利北部的目标;一九四四年下半年被投入缅甸战场对付日本人。

        针对缅甸桥梁的攻击展示出了无线电制导炸弹拥有继续开发的潜力,美军开发出了新的VB系列炸弹“VB-3”(450公斤/1,000磅)和“VB-4”(900公斤/2,000磅)的“RAZON(Range  And  Azimuth  Only航程和方位角,简称拉松)”制导炸弹。大约三千枚“拉松”炸弹在二战结束前制造出来,可是没有投入使用。朝鲜战争爆发后B-29轰炸机进行了一系列“桥梁摧毁”任务,使用VB-3“拉松”攻击北朝鲜桥梁。一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可以携带八枚“拉松”,但是“拉松”的威力实在太小了,平均下来需要四枚“拉松”炸弹直接命中才能完成摧毁任务。汉江上的一座铁路桥就因为屡炸不倒而被称为“弹簧”桥。各个大队的轰炸机机组成员都对这种炸弹没有信心。

        “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认识新朋友!”作战军官打了一个响指,几名地勤推开了机库旁边的滑动门,一辆小货车拖着一枚巨大的航空炸弹开了进来。在座的空勤机组人员全都发出了惊叹。比利从来没有看见过体积这么大的炸弹,整个弹体有六米多长,立起来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弹体中部直径大约一米,看起来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炸弹前部带有圆形的前翼,盒式的尾部装有四个翼面方向舵,这肯定是新的无线电制导炸弹。

        “这是最新的VB-13,代号ASM-A-1,这个大怪物在英国佬的‘Tall  boy’(高个男孩)炸弹基础上改装而来,重约五吨半,相当于十二枚‘拉松’。我们给它起名叫‘塔松(TARZON)’。这次就用它将鸭绿江上的小桥轰上天!”作战军官没有说完,台下的飞行员们就爆发出了一阵欢呼怪叫。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