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智计天下 第十七章 民政为先(2/3)
无效。对这个顽固到了一种境界的人,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子布兄果然料事如神,我确为此事而来。”
张昭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平视着我说道:“我已算过,要完成覆盖江东的陂塘,需要的人力至少是我们现在手下士卒的七成以上,就算可以征调部分百姓加上囚徒,也要虚耗四成左右。钱粮方面的消耗会更加惊人,以当下之力,实在难以支撑。”
我点点头,明知道这个方案不可行,他还是统计出了需要的开销,这份认真就相当可贵了。
不过,我可也是有备而来的,笑了笑,我接着他的话道:“如果说,我们既不用出钱,也几乎不用出人,就可以完成这一工程,子布兄仍反对否?”
张昭一愣,投来一个看外星人的眼光,毕竟是两千多年前,有些东西就是想破了头他也是很难可能想出来的。
“前日我曾将秣陵城内外的流民组织成了垦荒队,开垦荒芜了的田地。但荒田毕竟有限。如今江东已尽为我主所有,更有大量流民在外,若能将其组织成团,一来可以解人力之困,二来可以除地方之忧。”我缓缓说道,这个想法已经在脑海里面盘旋很久了,虽然这也是一条辛劳的路途,不过对于那些流民来说,总要好过困顿而死吧。
张昭沉吟半晌,才道:“若真能组织这样大数量的流民,行动所需的粮饷必是巨资,这钱从何处支出。”
“找人代出?”我微笑着公布答案。
“代出?”张昭思索了一下,终于还是摇摇头,“昭愚钝,还望长史大人明示。”
“哎,我也只是一个想法,所以才来与子布兄商议啊。”我赶忙谦虚两句,然后才转回了正题,“我所指者,乃江东士绅。”
“哦?”虽然声调是在上挑,但我说的显然并不出乎张昭的意料,既然我们不能出钱,老百姓又没有多少钱,那么我所指的,就只剩下那些士族了。所以我说出答案的时候,他连眉毛也没动一下,那份表情,摆明是在等待我的下文。
“我的打算是,让他们出钱,然后可以在之后的耕地上面,分到一部分自己的属地,享受灌溉之便的同时,这部分地还可以免除税收,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出钱,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修陂塘,而地方占有的部分,则从税务中扣除。他们可以享有一份长期的免税耕地,这部分实际的得益长远看还在他们所出的部分之上。至于地方上,我们等于不用出钱就拥有了一部分官有土地,这部分官田可以成为我们的粮饷一个主要的来源,而且那些兴修水利的流民在建成后,也可以留在土地上耕种,不用愁无人打理,也可削减流民人数。”
其实我说的这些,无非就是向地方的士绅贷款,然后利用税收还贷,再通过政府的力量对这个工程施加宏观调控罢了,只不过这种取巧的思想素来为儒者较难接受罢了。所幸汉代儒家的思想垄断还不足够强,许多法令并非伦理性而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所以我觉得张昭未必不能接受这个提案.
不出我所料,听完我的说话,张昭沉默了差不多有一刻钟的时间,才用一种非常缓慢的语速开口,似乎没说一个字都要经过非常仔细的斟酌一样,“长史大人,士族据地益广,富者愈富,如此不均,有违先贤之道啊。”
我就知道张昭非在这等着我不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条逻辑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少了毒害中国人,早有准备的我当即道:“子布兄请想,若富者可富,固然有仗其祖荫功业一说,然余者众人,仍须仗辛劳方可致富,若果人人均贫富而活,世人岂非皆失上进之心。我予耕官田之农粮饷,若其勤劳节俭,三代之内,当可置地而复自由。而士族虽有无税之地,却须知那些地面维持一个普通百姓之家尚可,若要求富贵,还需认真打理自己的属地方是正途。”
张昭不语,要他一下子接受公然承认贫富差距这样的理念只怕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过因为我还坐在旁边,因此张昭也没有思考太久,而是说到:“长史大人之说,也是一理,虽与古之礼法不合,但不妨与主公一提,用否,便由主公定夺可也。”
我心里一喜,张昭能这么说,至少说明了他不会持反对态度,只要他不反对,凭我在孙策那里的影响力和这一番准备,应该可以让这个提案顺利通过。当下便点头道:“如此,便从子布兄之言,我这就去见主公。”说完,起身告辞。
待见了孙策,他的反应和张昭差不多,对于这个想法也是半信半疑。还招来了一众文官前来商议,尽管也有人提出和张昭相似的异议,不过他们的口才和学识还比不上张昭,仅仅几个回合就败下阵去,听到最后,孙策大手一挥,“就依天云之言。”
孙策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子布兄果然料事如神,我确为此事而来。”
张昭叹了口气,放下了手中的茶盏,平视着我说道:“我已算过,要完成覆盖江东的陂塘,需要的人力至少是我们现在手下士卒的七成以上,就算可以征调部分百姓加上囚徒,也要虚耗四成左右。钱粮方面的消耗会更加惊人,以当下之力,实在难以支撑。”
我点点头,明知道这个方案不可行,他还是统计出了需要的开销,这份认真就相当可贵了。
不过,我可也是有备而来的,笑了笑,我接着他的话道:“如果说,我们既不用出钱,也几乎不用出人,就可以完成这一工程,子布兄仍反对否?”
张昭一愣,投来一个看外星人的眼光,毕竟是两千多年前,有些东西就是想破了头他也是很难可能想出来的。
“前日我曾将秣陵城内外的流民组织成了垦荒队,开垦荒芜了的田地。但荒田毕竟有限。如今江东已尽为我主所有,更有大量流民在外,若能将其组织成团,一来可以解人力之困,二来可以除地方之忧。”我缓缓说道,这个想法已经在脑海里面盘旋很久了,虽然这也是一条辛劳的路途,不过对于那些流民来说,总要好过困顿而死吧。
张昭沉吟半晌,才道:“若真能组织这样大数量的流民,行动所需的粮饷必是巨资,这钱从何处支出。”
“找人代出?”我微笑着公布答案。
“代出?”张昭思索了一下,终于还是摇摇头,“昭愚钝,还望长史大人明示。”
“哎,我也只是一个想法,所以才来与子布兄商议啊。”我赶忙谦虚两句,然后才转回了正题,“我所指者,乃江东士绅。”
“哦?”虽然声调是在上挑,但我说的显然并不出乎张昭的意料,既然我们不能出钱,老百姓又没有多少钱,那么我所指的,就只剩下那些士族了。所以我说出答案的时候,他连眉毛也没动一下,那份表情,摆明是在等待我的下文。
“我的打算是,让他们出钱,然后可以在之后的耕地上面,分到一部分自己的属地,享受灌溉之便的同时,这部分地还可以免除税收,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出钱,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修陂塘,而地方占有的部分,则从税务中扣除。他们可以享有一份长期的免税耕地,这部分实际的得益长远看还在他们所出的部分之上。至于地方上,我们等于不用出钱就拥有了一部分官有土地,这部分官田可以成为我们的粮饷一个主要的来源,而且那些兴修水利的流民在建成后,也可以留在土地上耕种,不用愁无人打理,也可削减流民人数。”
其实我说的这些,无非就是向地方的士绅贷款,然后利用税收还贷,再通过政府的力量对这个工程施加宏观调控罢了,只不过这种取巧的思想素来为儒者较难接受罢了。所幸汉代儒家的思想垄断还不足够强,许多法令并非伦理性而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所以我觉得张昭未必不能接受这个提案.
不出我所料,听完我的说话,张昭沉默了差不多有一刻钟的时间,才用一种非常缓慢的语速开口,似乎没说一个字都要经过非常仔细的斟酌一样,“长史大人,士族据地益广,富者愈富,如此不均,有违先贤之道啊。”
我就知道张昭非在这等着我不可,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条逻辑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没少了毒害中国人,早有准备的我当即道:“子布兄请想,若富者可富,固然有仗其祖荫功业一说,然余者众人,仍须仗辛劳方可致富,若果人人均贫富而活,世人岂非皆失上进之心。我予耕官田之农粮饷,若其勤劳节俭,三代之内,当可置地而复自由。而士族虽有无税之地,却须知那些地面维持一个普通百姓之家尚可,若要求富贵,还需认真打理自己的属地方是正途。”
张昭不语,要他一下子接受公然承认贫富差距这样的理念只怕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过因为我还坐在旁边,因此张昭也没有思考太久,而是说到:“长史大人之说,也是一理,虽与古之礼法不合,但不妨与主公一提,用否,便由主公定夺可也。”
我心里一喜,张昭能这么说,至少说明了他不会持反对态度,只要他不反对,凭我在孙策那里的影响力和这一番准备,应该可以让这个提案顺利通过。当下便点头道:“如此,便从子布兄之言,我这就去见主公。”说完,起身告辞。
待见了孙策,他的反应和张昭差不多,对于这个想法也是半信半疑。还招来了一众文官前来商议,尽管也有人提出和张昭相似的异议,不过他们的口才和学识还比不上张昭,仅仅几个回合就败下阵去,听到最后,孙策大手一挥,“就依天云之言。”
孙策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