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乾坤三国 > “衣带诏”的隐情

乾坤三国 “衣带诏”的隐情(2/2)

贼同属一窝,因为其他反对李傕、郭汜的朝臣,一定会被作为异己而排除。

        当董承闻知曹操将出兵迎献帝的时候,董承却极力抵制。而后来,董承与韩暹因内讧而发生争斗之时,又企图利用曹操的力量来对付韩暹,便暗中与曹操沟通。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卫将军董承与袁术将苌奴拒险,洪不得进。”

        《资治通鉴》记载:“韩暹矜功专恣,董承患之,因潜召操;操乃将兵诣雒阳。”

        可见董承之用心险恶。我认为,董承先是因为曹操如果迎了献帝,将会对自己的权势造成威胁,所以便极力抵制,但后来又因为与韩暹争斗,不得不借用曹操的力量,又暗中曹操与沟通,利用曹操的力量压制韩暹,足见其小人之心。而曹操入洛阳后,董承却因有“功”而受了封。

        不久后,曹操就被加封为司空,军政大权全部落入了曹操手中。虽然后来董承也被加封为车骑将军,但是却空有其名而无实权,比起以前,似乎有大全旁落之感。董承要想夺回权力,只有杀了曹操,但是以曹操的势力,又不太现实,而且他也师出无名,于是,便有了“衣带诏诛曹”这一出戏了。

        裴注《三国志·先主传》引《献帝起居记》记载了董承与同谋者王子服的对话:“承谓服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但足下与我同不耳!昔吕不韦之门,须子楚而后高,今吾与子由是也。’服曰:‘惶惧不敢当,且兵又少。’承曰:‘举事讫,得曹公成兵,顾不足邪?’服曰:‘今京师岂有所任乎?’承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是我腹心办事者。’遂定计。”

        这段对话便是董承与王子服密谋时的对话,但是董承并没有提起“密诏”一事,如果真是献帝下了“密诏”,那未何又不拿出来,而要多非口舌劝说他呢?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衣带诏”应该是董承的阴谋,即使是献帝下的密诏,也是受董承所唆使,从当时的情况看,献帝是不可能自己下密诏诛杀曹操的。

        所以,“衣带诏”实在是董承“假传圣旨”的把戏,至少也是他唆使献帝下的“圣旨”,真正受冤的人倒是曹操。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