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三国 三国英雄,埋骨何方?(7/9)
民族文化,重现赵云雄姿,正定县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赵云庙,并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
黄忠墓
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有三國名將黃忠的墓。清道光五年﹙1825年﹚,當時地名叫「雞矢樹」的農民耕地時發現一塊書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的墓碑,幾根人骨、一把劍和一塊玉,當即告知地主劉沅﹙字止唐,雙流人,清代著名學者,為現代著名學者劉咸榮的祖父,曾選授湖北天門縣知縣,不就﹚。墓碑上「諱漢升」三字誤,應為「諱忠」。這說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國時期的舊物,大概是唐宋以後人們為黃忠修葺墳墓時所立;但是,這也表明此處應該就是當年黃忠安葬之地。於是,學識淵博、名重鄉曲的劉沅便邀集鄉紳父老,共同捐資修復黃忠墓,墓旁新建黃忠祠。
修復的墓高4米,周長約13米;墓園種植松柏,象徵一代名將英靈不泯。祠內塑有黃忠全身坐像,白髯長飄,精神矍鑠。
1965年,為了修整公路,黃忠墓被挖開,墓園柏樹也被砍伐。這種今天人們難以理解的現象,在那「左」傾思想大行其道之時,簡直算不得一回事。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破四舊」的狂潮呼嘯而來,黃忠祠、墓更是難逃厄?#092;,塑像被拆毀,匾聯被砸爛。幾經破壞,祠、墓幾乎蕩然無存,惟餘一空空棺槨,在暮色中向?#123;吊者泣訴「四人幫」的滔天罪行。
當「三國文化之旅」日益受到重視之際,人們一再提及黃忠祠、墓。?#092;然,時代條件和社會氛圍不同了,黃忠祠、墓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迥異往昔。然而,為了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修復黃忠祠、墓。
严颜墓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城西门。严颜,汉末刘璋之部将,三国时刘备克蜀仍封严为郡太守,其间屡建奇功,世人称颂,各地曾修庙建祠以颂之盛德,巴州也如此操作。据《四川通志》载:“汉将军严颜墓,在城西门外,旧有庙在墓后”。道光九年知州陆成本又在墓前修殿,刻石像以祀之。
魏延墓
在陕西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相传蒋琬仁蜀相后,以魏延前期有功,为之礼葬建墓,并雕石马于墓前。今墓不存,存二石马,一残破,一完整。于1973年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马岱墓
位于四川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合之处。其墓虽不甚宏大,周围却是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围绕,无侵葬野坟。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约二米,碑上刻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
姜维衣冠墓
位于剑门关内,土冢高1米,宽2米,长约3米,碑文书“汉大将军姜伯约之墓”为后人所祀。
甘谷姜维墓
距甘谷县城十里,墓分为上下两层,从下层走向上层,要穿过九台石阶,“石台”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阶中心,衬砌着两颗篆形大字--“远志”。姜维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肃静,墓前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蜀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墓碑后就是高大的墓,整个墓地与姜维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维35岁时就在诸葛亮手下担任重要职务,并屡立战功;墓地直径6.2米,表示姜维享年62岁,举义复蜀,事业未成而含恨九泉,石台高1.2米。寓意姜维12岁时就聪明勇敢,结发从军。意味深长的姜维墓,象征着这位精忠报国、驰骋疆场、血染蜀地的三国名将的一生。
李严墓
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城东南,蜀汉建兴元年李严被谪贬梓潼为民,到建兴12年(234年)死去,在梓潼住了三年,死后葬于梓潼。有碑表,文革是墓遭毁坏,墓碑已失。
王平墓
王平墓位于四川省南充县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为长方形土冢墓,原有一碑,上书“汉将军王平之墓”,于1959年修公路时拆毁。王平墓是三国遗迹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1981年5月,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持单位。
张嶷墓
在陕西南郑县柏乡街。墓冢高10米,占地600平方米。有墓碑高80厘米,宽57厘米。碑文曰:“汉荡寇将军张嶷之墓。”刻建于1922年。
张松墓
位于四川彭县城西北关口镇4公里的双松树。土冢高2米,周长约20米,墓上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黄忠墓
成都西郊營門口鄉黃忠村,有三國名將黃忠的墓。清道光五年﹙1825年﹚,當時地名叫「雞矢樹」的農民耕地時發現一塊書有「黃剛侯諱漢升之墓」的墓碑,幾根人骨、一把劍和一塊玉,當即告知地主劉沅﹙字止唐,雙流人,清代著名學者,為現代著名學者劉咸榮的祖父,曾選授湖北天門縣知縣,不就﹚。墓碑上「諱漢升」三字誤,應為「諱忠」。這說明此碑肯定不是三國時期的舊物,大概是唐宋以後人們為黃忠修葺墳墓時所立;但是,這也表明此處應該就是當年黃忠安葬之地。於是,學識淵博、名重鄉曲的劉沅便邀集鄉紳父老,共同捐資修復黃忠墓,墓旁新建黃忠祠。
修復的墓高4米,周長約13米;墓園種植松柏,象徵一代名將英靈不泯。祠內塑有黃忠全身坐像,白髯長飄,精神矍鑠。
1965年,為了修整公路,黃忠墓被挖開,墓園柏樹也被砍伐。這種今天人們難以理解的現象,在那「左」傾思想大行其道之時,簡直算不得一回事。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破四舊」的狂潮呼嘯而來,黃忠祠、墓更是難逃厄?#092;,塑像被拆毀,匾聯被砸爛。幾經破壞,祠、墓幾乎蕩然無存,惟餘一空空棺槨,在暮色中向?#123;吊者泣訴「四人幫」的滔天罪行。
當「三國文化之旅」日益受到重視之際,人們一再提及黃忠祠、墓。?#092;然,時代條件和社會氛圍不同了,黃忠祠、墓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迥異往昔。然而,為了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新修復黃忠祠、墓。
严颜墓
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城西门。严颜,汉末刘璋之部将,三国时刘备克蜀仍封严为郡太守,其间屡建奇功,世人称颂,各地曾修庙建祠以颂之盛德,巴州也如此操作。据《四川通志》载:“汉将军严颜墓,在城西门外,旧有庙在墓后”。道光九年知州陆成本又在墓前修殿,刻石像以祀之。
魏延墓
在陕西汉中市北门外2公里的石马乡。相传蒋琬仁蜀相后,以魏延前期有功,为之礼葬建墓,并雕石马于墓前。今墓不存,存二石马,一残破,一完整。于1973年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马岱墓
位于四川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合之处。其墓虽不甚宏大,周围却是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围绕,无侵葬野坟。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约二米,碑上刻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
姜维衣冠墓
位于剑门关内,土冢高1米,宽2米,长约3米,碑文书“汉大将军姜伯约之墓”为后人所祀。
甘谷姜维墓
距甘谷县城十里,墓分为上下两层,从下层走向上层,要穿过九台石阶,“石台”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阶中心,衬砌着两颗篆形大字--“远志”。姜维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肃静,墓前竖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着“蜀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墓碑后就是高大的墓,整个墓地与姜维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维35岁时就在诸葛亮手下担任重要职务,并屡立战功;墓地直径6.2米,表示姜维享年62岁,举义复蜀,事业未成而含恨九泉,石台高1.2米。寓意姜维12岁时就聪明勇敢,结发从军。意味深长的姜维墓,象征着这位精忠报国、驰骋疆场、血染蜀地的三国名将的一生。
李严墓
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城东南,蜀汉建兴元年李严被谪贬梓潼为民,到建兴12年(234年)死去,在梓潼住了三年,死后葬于梓潼。有碑表,文革是墓遭毁坏,墓碑已失。
王平墓
王平墓位于四川省南充县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为长方形土冢墓,原有一碑,上书“汉将军王平之墓”,于1959年修公路时拆毁。王平墓是三国遗迹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1981年5月,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持单位。
张嶷墓
在陕西南郑县柏乡街。墓冢高10米,占地600平方米。有墓碑高80厘米,宽57厘米。碑文曰:“汉荡寇将军张嶷之墓。”刻建于1922年。
张松墓
位于四川彭县城西北关口镇4公里的双松树。土冢高2米,周长约20米,墓上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