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通臂之虎 > 5你不懂,真的

通臂之虎 5你不懂,真的(2/3)

>    赵英旗是练通臂的,知道螳螂拳基础打法有七长八短,而运劲上,有放膀暗长,这也确实是赵英旗感兴趣的地方。伸肩夺背是将腰腿的劲力打到手上的重要方法,但是一旦理解错误,以为放长是松肩放长的,可就大错特色了。

    肩膀最经不起折腾,一旦松过分了,再想回去都难,而真正放长的不是肩关节,而是整个肩胛骨,包括连带的胸背,通臂是脊臂贯通,而是不单单拉开肩关节。

    就是散打的直拳,一拳出去,是整个肩胛骨往前送,使后腰的劲力直通上来,而后以身势压住,如此一拳又快又重,先打透劲后缀震撼,一拳上去就是穿着护驾也会内脏震颤。

    其实对于真传拳法来说,这个不算秘密,只是到位的程度问题。但凡直打猛冲的拳法,都是朝着这个追求的。练格斗那个李玉明,当初就是以拳脚强劲著称,他踹腿是略微腾起往下压踹的,一般人看不出这个小动作,就这一下,蹬上就不轻,踹着小腹,却能把人后腰椎抻伤了。

    他这一腿,就是从通背劲上推理出来的。当地的硬气功格斗在一段时间很流行,功法主要来自两处,一处是当地民间武术总结出来的,另外大部分是出自贺延烽门下。贺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老侦察兵了,在云南军区服役多年,为部队搏击的八大金刚之一。复原之后被安排到当地的机械厂任保卫科长,这期间培养了大批的格斗高手。而后社会上许多青年也慕名求学,贺的不少徒弟就私下收起了徒弟。当地许多拳师也随后效仿,一时间拳场林立,无论广场还是操场,每块地方都有练武的。

    贺是家传的少林拳,格斗技术是在部队时跟其他功夫过硬的战友慢慢总结整理的,基础功法是一套吞气、喷气的硬气功,可以短时间内提高抗击打能力,百日筑基之后就可以柔练了,久练之后筋骨强壮,气血充盈,以此为基础练习别的拳法也会事半功倍,实际一共就八个基础动作,引导气血运行全身各处,这一套功法叫做铁布衫,百日之后就是进行从传统武术中摘重新组合的实用招式了,对外就直接说是军警格斗。后来部队上捕俘拳、军体拳的格斗体系,也是延续了类似的训练模式。

    但是在硬气功与拳法之间,还有一个基础训练的环节,这一部分直接决定往后的成就。李玉明当初是跟着姜笃钟学的拳,这人自称是贺延烽大弟子,姜笃钟教授后期环节的时候,就只教拳不讲解了。其中有个二人配合联系的动作,实际很简单:两人面对面相距一臂站定,然后侧开一步,一人平展胳膊,另一个打这人的手掌。因为正好一臂长短,很轻易就能逃脱打击,然后一个打,一个逃。表面上看这是在比反映速度,而实际就是发挥肩膀那一段的距离。就因为肩膀一送,无论速度跟力度,都会提高许多。

    李玉明跟大家一起训练,但是他一拳打上去,对方非但躲不开,还会震得手掌裂开一般的疼痛。在经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姜笃钟竟然都不是他的对手了。

    别人都以为李玉明虎背熊腰的先天素质好,又经常在社会上打架,反映跟杀心都比一般人要强许多。慢慢李玉明就成了众同门中的带头人,姜笃钟也在分批授课时,都把李玉明请过来做示范。但是姜笃钟教了好几批几十号徒弟,就没有一个能架住李玉明一个照面。李玉明非但速度快,反应快,关键是拳劲太大了。后来一个做过他一阵小舅子的,通过他姐才问出来,李玉明在肩背这块有门道。许多师兄弟也暗中研究,速度是快了,但劲却没大多少,日子久了,肩窝反而出了问题。

    后来还是赵英旗的父亲看不下去了,才在治病的时候透露出来怎么回事了。只是这么一点小门道,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大家嘴里都在背拳论,说时也一套一套的,但一动手就显出真假来了。不行的那些往往会感觉对手天生体格好,而且自己下功夫不够,功力还没练出来。有些时候是这样的,但大多情况下是方法就有问题,这个也是看人品,看悟性,如果讨得老师喜欢,肯定到了时机就告诉了。一学就会,一看就懂这样的,也应该受点教训。

    城北有个宋神通,跟二姑父差不多的一个人物,太极拳打得好,有人求教他就教,非但教拳架,还教打法,也透露窍门,名声好得不得了,但毁在他手上的大有人在,主要就是说了没说透。

    所以二姑父经常拿这个摆谱,话说一半就不说了,等人追问的时候,他就木凉着脸说出三个字:“你不懂。”

    其实也不是二姑父装b,是他一旦说出来,这些孩子很快就会给他把话吹出去,不过不说是二姑父说的,二姑父只是他们的心灵小庙里的大仙,是不能让他见光抢风头的。他们需要的,也不是懂得门道提高武艺,而就是说出“你不懂”三个字时,内心深处那点得意劲儿。

    装b的风格有百媚千红,他们独爱闷骚这种。

    经二姑父这么一说,赵英旗突然就来了兴趣了,他还真想看看,这些人谁通得好。二姑父斜眼一瞅,看到赵英旗中招了,就给赵英旗出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