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 第六十四章:瓶中之蝎(15/16)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退出过欧洲的舞台只是在冷战时代德国的领土是东、西两大集团对峙的前线那里没有我们活动的空间。但是德意志民族并非只能在本土活动在中东、北非和南美我们德意志民族的精英们一直在为我们民族的复兴而积蓄力量。”牌局还在继续根舍.波克的手气似乎好了起来。
“强大的苏联的存在几乎堵死了我们重返欧洲大6的每一条道路但是很幸运它已经轰然倒塌了。在它的废墟之上我们获得了一片空前辽阔的真空地带。”虽然从1989年的东欧革命至今已经过去整整15年。但是那场空前的动荡的余波却依然存在这些华约组织曾经的成员国无论是政治和经济都处于迷茫和盲动之中而这些不稳定的状态正给了在世界各地积蓄力量的容克贵族后裔们一展拳脚的机会。
虽然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直接导演者是美国政府但实际上对于遥远的欧洲腹地无论是美国企业和军队都会倍感鞭长莫及。真正可以持续而有力的对东欧施加影响的依旧是处于中欧第一线的德国在翻越了柏林墙的废墟之后容克贵族的后裔们第一时间寻找到了自己天然的盟友—东欧各国新兴的政治精英们。这些活跃于东欧各国政治权力精英是由过去的特权阶层演变过来的。更确切地说便是过去的东欧各国**的领导者利用在国有财产民营化及农业合作社解体时获得的权益及信息同向东欧投资的跨国大企业结合变成“新资本主义”经济的精英进而成为政治精英。而所谓的“选帝候之会”也便就是以德国容克贵族的后裔为核心集合了东欧各国政治权力精英的政治团体。而他们的目标早已跳出了初期最求利益最大化的联盟转而幻想着建立一个以德国为中心集结整个东欧力量扩张自身影响的泛中欧联盟。
“有人将冷战时代的美、苏两国比喻成两只瓶子中的蝎子。其实这个提法更适合二战以前的英德两国。人们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就在英国和德国疯狂进行军事竞赛的同时远离欧洲权力中心斗争的美国才得以构思自己的大国之梦。”面对着老练沉稳的根舍.波克威利王子终于忍不住挑起了话题实际上英国和德国在欧洲漫长的历史之中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甚至还有一份无法斩断的骨肉亲情。
英国19世紀末在位的維多利亚女王从某种意义上来将就是一个德国人她的先祖乔治一世原來是日耳曼地区汉诺威地区选帝侯的长子在1714年被立为英国国王。所以从乔治一世到威廉四世内的几人英国国王几乎全部都娶了德国女子为妻。包括維多利亚女王的母亲—肯特公爵夫人也是德国人。所以虽然出生在英国皇家維多利亚女王在三岁以前却一直是在德语的环境之下成长的从奶妈到女仆说的通通都是德语言连她自己后來挑的丈夫也是德国人她的大女儿更嫁給德皇菲德烈克三世生下后來的德皇威廉二世。所以在皇家血緣上英德兩国有著深厚无比的关系。
而长期以来对于英国而言欧洲大6之上的法国从百年战争以來就一直是都最为主要的敌人它不但时时可以威胁英过本土的安全更在海外殖民地利益的争夺上处处与英国展开激烈的竞争的英国始终担心法国再出现一个的拿破伦式的任务对英国施展他的野心了。而普鲁士则是一个典型的6权權国家不但沒有海軍可以与英国交锋更可以成为对抗法国的天然盟友;滑铁卢之役正是及时出现在战场之上的普鲁士才让已经对惠灵顿统帅的英国远征军形成压制之势的拿破伦最终退出了战争
而另一方面在欧亚大6之上疯狂扩张的俄罗斯帝国也是英国的另一个潜在对手。俄罗斯海军试图将势力伸出黑海进入地中海的野心引了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而俄罗斯6军对阿富汗和伊朗的染指更造成对英属印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此刻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帝国无疑是插在法国和俄国中间一把双刃剑英德联盟无疑是克制法俄的双赢局面。、
但是在统一了德意志地区之后容克贵族们的领土**开始从6地转向了海洋威廉二世对大舰巨炮的疯狂痴迷以及德国在外海殖民地的要求。最终将英国逼向了对立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可以说是英德皇室这两个血亲之间龌龊的内战。虽然战争令英德两国都大伤元气。但是为了压制法俄英国政府还是在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理之上处处留情。但是随着纳粹党的崛起英德两国再一次陷入了兵戎相见的境地。
不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第二世界大战之中英德两国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面对着虎视眈眈的苏联英德两国的高层并非没有考虑过单独媾和。而英国皇室更是这一系列媾和活动中的幕后主导。身着德国空军上尉制服的纳粹德国二号人物—赫斯选择了单枪匹马的驾机降落在苏格兰。当时的汉密尔顿公爵的一处府邸附近。他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