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

龙的力量—南海扬 第六十二章:裂土之王(13/14)

>
     想通了这一层关系之后拉吉柯瓦作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不再向不丹北部与中国交接的山区撤退而是全军转向直接冲向不丹皇家军队的阵地。这种被所有人认为是几乎送死的自杀式行动却出现了几乎戏剧性的结局。不丹皇家6军配合的在自己的阵地之上打开了数公里宽的一个缺口让“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成员借着夜色的掩护从容突围。虽然在途中不丹军队也频繁的开火枪炮之声几乎从未断绝。但那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朝天开火而已。经过了一夜的“激战”之后拉吉柯瓦率领着他的部队成功的冲出了包围圈重新进入了不丹南部的丛林之中。



     “与中国**的‘长征’相比我们的这一次战略转移不过是闲庭信步而已。”虽然甩掉了不丹皇家6军的追击。不过此时的拉吉柯瓦已经不再推崇这种越境攻击的模式他所要想作的是回到自己的国土上去放手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在接下来的日子不丹军队继续尾随“送行”。直到“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成员重新进入了印度境内。虽然暂时摆脱了困境但是摆在拉吉柯瓦面前的道路却依然严峻。印度军队不会放松对他们的围剿而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又谈何容易。长期以来“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所推行的“建立由阿萨姆人自己统治国家”的理念仅在激进的阿萨姆人中拥有市场。对于来自尼泊尔、孟加拉以及印度其他地区的移民来说他们非但不是解放者而是屠夫和恐怖分子。甚至出现了由孟加拉移民组建的“孟加拉国联合解放阵线”武装组织对当地部族的驱逐行动采取以暴抑暴的方式使当地部族和外来移民的冲突愈尖锐。而这些阿萨姆人中的既得利益集团更宣称:“阿萨姆人民不要什么独立的阿萨姆跟反叛军谈判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这也就注定了“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乃至印度东北各邦其他反*政*府武装一直只能通过搞恐怖袭击来吸引世界的注意。为此拉吉柯瓦也曾苦苦思索过但是面对着印度东北部各邦现状拉吉柯瓦扪心自问仅凭自己的智慧很难有所突破。不过在不丹境内得到了中国的“援助”之后一切的问题都变得迎刃而解起来。其实印度东北部各邦的真正矛盾并不在于宗教和民族矛盾而缘于当地落后的经济以及印度政府所实行的私有化土地制度。无论是当地部族还是外来移民都不过是印度东北各邦这个干涸水池中艰难呼吸的两条鱼无论他们之间如何互相攻击最终不过令水池变得更为浑浊而已。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拉吉柯瓦所要作的先是展生产力为更多的人民谋取福利。



     而在以农业为主的印度东北各邦土地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土地资源实际上是相对充足的。虽然国土的总体面积略小于中国但是在印度利于耕种的平原约占国土面积的43%加上占28%的台地和缓丘。印度全国耕地面积达到了1.41亿公顷位具世界第一位。但是印度政府所推行带有明显殖民地与封建残余的土地私有制的土地集中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土地改革却一直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印度国内依旧有大量农民没有属于自己的耕地。为此拉吉柯瓦先便提出了在自己所控制的区域之内推行“耕者有其地”的“印度土改”。将原先由各地农村之中拥有绝对权势的高种姓者手中所握有的大量闲置土地以“赎买”的方式征集回来分配给那些一无所有的农民以这种方式广泛的获取民众的支持。而受益的人群



     而在与其他武装力量拉吉柯瓦也不单纯限制于阿萨姆人来自孟加拉和尼伯尔的农民也同样可以从“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手中获取同等面积的土地这也是拉吉柯瓦从《**选集》中获取的智慧—“统一战线”。虽然在推行之初这些新的斗争策略也遭遇到了来自内部的“不同声音”但是经过几年的整合和积累“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最终逐步在印缅边境一带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武装根据地而“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军事思想”更令印度军方几乎无法依靠以往单一军事打击的方式来消灭这支日益成熟的政治力量。



     “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的这一系列作法很快也得到了印度东北部各邦反*政*府武装的学习和借鉴。长期以来在印度东北地区分离主义运动的活跃着的主体民族如那加人(naga)、米佐人(mizo)、库基人(kukis)、梅泰人(meeteis)、博多人(Bodo)也纷纷群起而效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中印战争开始之前印度东北部各邦局势的主导权已经从新德里政府的手中转到了各反*政*府武装的手里即便没有中国远征军的到来最终在力量的此消彼长之下印度政府的力量也将在漫长的拉锯之后被逐出印度东北部各邦。而由荣波大校所率领的“牙旗”军团的出现不过是为武器装备相对落后的各反*政*府武装提供攻击印度军方严密控制的城市和军事要塞的能力。



     印度6军并非没有设想过中国6军假道缅甸进攻其东北特区的可能。事实上一直处于动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