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生于望族 > 第九章 人心难测

生于望族 第九章 人心难测(2/3)

巧了。去了这半日,小姐饿了吧?才叫张家的做了一碗龙骨汤,小姐先喝了垫垫肚子!”便忙忙出去了,文怡拦都拦不住。

    摸摸肚子,文怡叹了口气。才吃了一肚子茶,她还撑着呢。上一世,她早就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了,没想到这一世,还能尝到撑坏肚子是什么滋味。

    回头看着礼盒中的东西,她又陷入了沉思。除了先前送过来的药材、补品之外,于老夫人又添了几匹时新料子,还有些玉佩、项圈之类的,以及几对绣花荷包,荷包里都是消暑顺气的香丸,盒子里甚至还有一匣精制的糕点,闻着是山药红枣之类能补身的馅儿的。这一份礼物,从药品到衣食都齐全了,她不明白,于老夫人这是什么意思,明明一直都对自己不上心……

    算了,想不明白的,就不必多想了。横竖她已经拿定了主意,既然长房与六房并未交恶,以后便远着些,象寻常族人一般来往就好,逢年过节请个安问声好儿,平日里倒不必上门去受人白眼。她有时间,还是多想想办法,怎么给祖母调养身子,怎么避免母亲的奁田被舅舅讨回去好了。

    只可惜,事与愿违。文怡不想跟长房来往过多,但长房的于老夫人却仿佛喜欢上文怡似的,三天两头的便遣人来接。卢老夫人挡了两次,便有族人私下非议,说她故意拦着孙女见人,不是个祖母该做的,又有人说这样养出来的女孩子,必然是缩手缩脚小家子气见不得人的。卢老夫人又是生气,又是担心,也不再拦着孙女出门了。

    文怡心里却更生气,甚至怀疑起这些闲话的来源,只是她本无意与长房生隙,只好打扮整齐了应邀过府,不是听于老夫人讲伯祖父、大伯父的风光历史或者哪个亲戚家的男女老少、姻亲故旧,便是旁听堂兄弟姐妹们说些哪家的料子好、哪家的脂粉轻白红香、哪家的香料清新雅致之类的富贵闲话,十分难耐。于老夫人上了年纪,许多事也记不清了,还要问旁边的大丫环或嬷嬷们,往往一件小事就能翻来覆去说上一个多时辰,而文慧文安他们说的话题,文怡听了几次,只觉得是镜花水月,毫无兴趣。相比之下,还不如陪在于老夫人身边,知道些亲戚家的故事来历,更有用处。

    这样几次下来,西暖阁里的众人隐隐分成了两个阵营,彼此间虽是至亲,却怎么也融合不到一起。

    文怡不想挨文慧白眼,一心跟紧了于老夫人,听得时间差不多了,便寻个借口走人。于老夫人因她乖巧安静,又认真听讲,只觉得大有调教潜力,更喜欢跟她说话了,于是正牌孙子孙女这边,就有些吃味。

    文慧本就看不上文怡,文安也觉得老大不自在,文娴还算厚道,偶尔跟九堂妹搭句话,想让她不那么受冷落,却又引得文慧埋怨,最后索性将人通通拉到东厢房里去了。

    少了耳边的咶噪声,文怡暗暗松了口气,也有心情继续听于老夫人啰嗦了,只是心下不免稍稍走了神,想着今早赵嬷嬷叫张婶买了些木耳回来,记得木耳粥正适合祖母的病症,等回去了,定要亲自给祖母熬一锅粥。

    于老夫人叹了口气,文怡忙收拾心神,微笑着问:“伯祖母为何叹气?”于老夫人笑道:“我叹自己活了大半辈子,孙子、孙女加起来,也有**个,小的不算,在京城的也不算,几个大的,却都不耐烦听我老婆子说话,难为你小小年纪,便耐得住性子,天天陪我坐上大半天。”

    文怡默了一默,方才淡淡笑道:“能聆听伯祖母教诲,原是侄孙女儿的幸事……”

    于老夫人摆摆手:“你也不必说了,你们都是孩子,自然是喜欢玩耍的,陪我老婆子说些老皇历,着实太委屈了。她们姐妹不是在东厢房里玩?你过去跟她们在一处吧。”

    文怡却是宁可留下来的:“我在这里陪伯祖母就好……”发现对方眉间隐隐有些疲倦,忙又改了口:“若是您累了,我就先回去吧,不打搅您休息。”

    于老夫人笑道:“我是有些累了,打算略歪歪,你去跟姐妹们一处玩吧。”叫过如意:“把九小姐送过去,顺便带上厨房方才送来的茶果,就说是我说的,兄弟姐妹们在一处,要好生相处。叫小七不许欺负他妹妹!”如意应了,笑着来请文怡。

    文怡没法,只好辞别于老夫人,随着如意往东厢房方向走去。沿着游廊,才走到厢房门外,便听得一阵笑声,文慧还在里面说:“……哪个体面人家的女儿会象她那样,天天巴结人家讨赏?本以为她小小年纪,没那么奸滑,也不知道是不是她那祖母背后指使的,整日板着脸自以为清高,其实最可厌了,不过是打秋风罢了,偏她还要装模作样,反倒比别人可恶!人家打秋风,不过是十天半月来一回,家里没了嚼用才会过来讨一些,她们祖孙倒好,竟是两三天便来一趟,脸皮厚得跟牛皮有得比!”

    文娴劝她:“少说两句吧,祖母让她来,自有用意,你何必在这里说她坏话?”

    “我岂是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不过是看不惯她的为人。五姐姐心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