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庶子称雄 第3章 汉灵帝与鸿都门学(2/4)
“陛下,您可千万别气坏了龙体。那些守旧的老顽固不值得您生气。他们这是在嫉妒陛下呀!看到鸿都门学出来的士子不是诗赋才子就是书画大家,又都能得到您的提拔重用,偏偏自家的孩子不争气,比不上鸿都门学士子就怨上人家了,就他们那德行实在是不值得陛下您生气。”
随侍的张让见灵帝发泄过了,随手捡起奏章,一边不阴不阳的开解灵帝。说是开解灵帝,事实上确实绵里藏针,说士大夫怨恨鸿都门学士子,鸿都门学是灵帝创立的,这不是连灵帝都怨上了吗?在加上这篇奏章,明天的早朝又要有人要倒霉了。
果真,灵帝听了张让的开解,气是暂时消下去了,端起女官斟好的好茶,轻轻的抿了一口,吐出一口长气,冷声道:“他们倒是好大的狗胆。”
放下奏章的事不说,鸿都门学可是汉灵帝的心血,为此他曾多次下诏征召民间名儒和各方面有专长的大家来担任鸿都门学博士,前来为鸿都门学士子讲学。可惜,同那些士大夫一样,很多所谓的名儒对鸿都门学的建立有一种强烈抵触情绪的,特别是鸿都门学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就连民间名儒也大多拒绝灵帝的征召,或以各种理由为征召开脱,真正来鸿都门学为博士讲学的十不及一,为此灵帝大怒下诏凡拒绝征召者,朝廷以后将永不录用。尽管如此能来的大儒也仍不及征召的三分之一。
去岁年末,灵帝又下诏征召了三位民间名儒,这段时间忙着同朝中大臣们争斗,到现在也没有时间去过问他们的情况。于是问道:“那三位还没有到鸿都门学报道?”
这要是别人,这样没头没脑,又隔了这么久的事,还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灵帝问什么。不过张让能成为十常侍之首,自然有他的不凡。除了会揣摩上意,懂得迎合奉承,他还有着过不不忘,记忆力惊人的本事,不管什么大小事,都会记在心里不会忘记,不管灵帝什么时候问起都能回答得上来。
“来了一个,兖州的孙有道,冀州额淳于嘉和荆州的黄杉又拒绝征召了。”
“又只来了一位。”
灵帝很是不满,吩咐道:“没来的两位让尚书郎记录好,以后朝廷将永不叙用。”
张让自是应下,心中巴不得对他们的惩罚能够更重一些,最好是就连拒绝征召者的族人也要永不叙用就好。
“还空下的两个名额你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灵帝问道。
“回圣上,一个是豫州颍川人陈东,一个是青州北海人王淑。不过奴婢恐再有人拒绝,还有......,以及荆州南阳郡帝乡蔡阳才子蔡铭。”
张让一连报上了十来个各地颇有声望的大家名儒。特别是出人意料的报上了蔡铭的名字,而且是最后一个,着重强调给灵帝听。
“这个蔡铭是何许人,很出名吗?才学如何?”
灵帝自然是听出了张让的着重强调,不出意外的询问蔡铭的情况。
“这个蔡铭最近确实很出名,他是帝乡蔡阳人,已故议郎蔡讽的四子,今年年方十九,少有才名......”
张让将蔡铭如何因父亲去世而伤心过度以致并到,有如何在大病未好就带病为父亲守陵守孝,以及三年收效后兄逼弟,蔡铭如何才思敏捷在七步之内作出两首意境深远的绝世佳作。
汉灵帝虽然是个皇帝且昏庸荒诞,但却是个孝子,平时也喜欢听民间乡里的各种趣闻,特别是喜欢才子孝子的励志故事,像蔡铭这样既是才子又是孝子的故事更是百听不怨。张让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将蔡铭放入到征召的名列。
张让见灵帝果然对蔡铭感兴趣,不由得心中得意,心道:就知道你好这一口。不过这蔡铭才十九岁,实在是太年轻了,很多太学和鸿都门学的士子都要比他大得多,若要征召为博士恐怕又会被大臣们议论,还得让陛下自己解决。于是为难的说道:“陛下,这蔡铭才德是不用说,不过年纪实在是小了点,若要征召为博士的话,恐大臣们又要为难啊!”
“这有什么为难的,年龄不是问题,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寡人不过是征用一个十九岁已经成年的才子为博士有何不可。若是真有人不识抬举,朕就让他也七步赋诗,看看他们诗文词赋的本事是不是也同他们的年龄一般大。到时作不出来就打发到鸿都门学做蔡铭的学生去,看他们还有没有脸面去弹劾自己的教授年纪小了。”灵帝不屑的哼道。
许是为自己又想到一个整治大臣们的好办法,灵帝的兴致颇高,立马将其他常侍叫来,会同张让等人一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