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明医 >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临时起意

明医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临时起意(3/4)

朝老大帝国的帝都,对于赵越而言,并不是一个适合他发展的理想场所。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离开京城,回到山东,尽管沈甸村不过是一个沿海的小渔村,可对于他来说,那里才是他的根本。

    可是赵越这一副云淡风轻的做派,落入旁人眼中,就显得有些高深莫测,并且让老先生们也不由得发自内心的赞叹赵越“荣辱不惊”,果然是非比常人。

    这时就听赵越继续说道:“正如诸位所言,这医院的事情是陛下亲自许下的,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在下不为别的,就为了这京城之中买不起药,看不起病的贫苦百姓有一个看病抓药的地方。诸位前辈也不用惭愧,毕竟大家也都是小门小户,有一家老小也要养活,毕竟这开药铺也是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这一点晚辈心知肚明,而且还是支持的。

    晚辈知道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鲁国有法律规定,说是本国人去其他过去看到本国人沦为奴隶,可以帮忙赎回,然后回国后可以去官府报销赎金,并给予奖励。可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主动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之后,这个弟子既没有到处张扬,也没有到官府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和领取奖励,自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时期,还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君子”。

    可是,那个被孔子的弟子赎回的人,却把这个情况讲给别人听,人们都称赞孔子这个弟子仗义,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谁知道,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但没有表扬这个弟子,反而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责怪他犯了一个有违社会大道的错误,是为了小义而不顾大道。

    连孔圣人都认为,合法的获取赎金和去官府领取奖励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每个人都必须自觉遵守。而他的这个弟子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时,就要对是否先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因为先垫钱把他赎出来再到官府报销领奖,人们就会说自己不仗义、不高尚;如果不去官府报销赎金,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久而久之,又有谁会主动去做这样的事呢?

    从客观上讲,孔子这个弟子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在国外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回来的机会……”

    听到这里,客厅中的众人虽然都是行医之人,可毕竟也都读过圣贤之书,自然知道赵越说的典故出自哪里。但是当用到对他们个人行为的解读上,却是无疑是把他们这些人架到了一个道义和道德的高度。

    让原本还觉得没有对那些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病患视而不见的行为感觉惭愧的众人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也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不过由此一来他们对赵越的观感也变得越发的敬服。

    这就是赵越高明的地方,更何况赵越也不觉得这些人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在他看来这些人首先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可同时也是一名商人。

    在这个有保障的医疗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时代里,任何职业都没有单独独立的纯粹性,就连后世的那些大医院都能把贫苦病患拒之门外,更是有看病难,吃不起药的阴暗事情发生,他还能够苛求这些人什么?

    而且赵越觉得,改善眼前这些大夫们的社会地位,鼓励更多的人从医,并且增加药铺的数量,对于大明朝的百姓而言,更具有正面的意义。至于其他的完善工作,赵越只能留给后来人去做了。

    因此赵越就说道:“所以晚辈就觉得,要让全天下的人都吃得起药,看得起病,就要鼓励更多的人,没有负担的加入进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而晚辈做的事情,就是查缺补漏的工作而已,更多人的身体健康,还需要在座的诸位来看护。”

    “呵呵,赵先生这番话真可谓是大快人心,道尽了我们这些行医之人的心里话。让我们佩服之余,又不免有些自叹弗如啊后生可畏啊”老先生们都是点头称赞。然后都拍胸脯保证,日后各家的药铺,也都会视情况对那些病人进行免费的问诊施药。

    赵越见此情形,心中也颇为满意,毕竟这才是他真的想要做的,也影响到了他们。相信以后也会影响更多的人,最起码他们现在口头上答应下来,就等于是开了一个好头。

    接下来赵越就对众人讲述了他心中的想法,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在京城里建立一处临时的医院,就准备在金鱼池那边,临近人流最多的正阳门大街一带。然后公开的面对全京城的人“成本价义诊”

    所谓的“成本价义诊”对于在座的众人都是一个新鲜词,而对于后世习惯了“免费义诊”的老少边穷地区的百姓,或许也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可是对于赵越个人来说,却是目前他要打开局面最好的方法。

    “义诊时必然有各种人等前来看病,这其中必然有家里真的贫困,无钱看病的,对于这一批人我们可以免费医治。不过为了维持义诊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