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超级音乐大师 > 第二百四十五章开端(6)

超级音乐大师 第二百四十五章开端(6)(3/6)

手段;所谓国家意志,即做事情所考虑的是如何维系现政.权的稳定,有一点理想的则会考虑如何富国强兵,如何开疆扩土,搞经济赚钱只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之一。搞国家资本主义的苏联就是纯粹的国家意志,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决策体系里则是资本意志占主导,但也存在国家意志的“成分”,最终的决策往往是两种意志“中和”后的产物。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它的自我意志是几乎纯粹的资本意志。当时的总统胡佛是商务部长出身,国内奉行的是“原教旨主义”或者说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政斧的屁股完全坐在资本家一边,扮演着大号维持会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各种大规模生产技术的普及,工人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还多。大量的商品被生产出来了,那么消费者的购买力也需要跟着提高,也就是说,要给老百姓涨工资。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相应增加。1929年,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曾经计算过:一个家庭要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需要2000美元的收入才行,但当时60%以上的美国家庭收入都达不到这个标准。需求和供应间的缺口越来越大,就形成了一个经济上的“堰塞湖”。与此同时,商人们则通过各种方式怂恿那些手头并不宽裕的顾客靠延期过长的赊账乱买东西,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其实和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是一个道理。

    1929年时,德国正被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当年有一笔高达4亿美元的赔款已经到期,而德国却无力兑付。美国的银行在此前给德国和英法提供了大量的贷款,这个消息引发了美国银行业的大地震,由于恐慌而造成的挤兑让美国的各家银行损失了17亿美元,总统胡佛和财长梅隆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为了让银行业不再乱贷款,政斧赶紧开始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原本高速扩张的实体经济因此开始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到10月股市出现“黑色星期四”,“堰塞湖”最终形成了滔天洪水。

    在股灾中的投资者,割了抄底,抄了再割,最终血流成河,拖累了银行,银行收紧贷款又拖累企业,企业裁员,市场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反过来又进一步拖累银行……由此美国经济进入了著名的“大萧条”时期。在这期间,美国的经济规模整整缩小了三分之一,共有5500多家银行倒闭,8.6万家商铺停业,美元在部分州已经无法流通,人们通过以物易物来进行交易。在中西部农业地区则干脆爆发了暴动,老百姓们学习华国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占领了州政斧大楼。

    在一片萧瑟中,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登台了,用他的话说,他要么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要么将是美国最后一任总统。后面的历史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他很幸运地做到了前一条。

    通常我们都习惯于把“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联系在一起,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而事实上,当时凯恩斯和罗斯福总统的会谈并不愉快,基本上就是鸡同鸭讲,在会面后不久凯恩斯就离开了美国。真正忠实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其实是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只不过德国政斧的投资项目不是修桥铺路搞基础建设,而是大规模扩军。纳粹给资本家们创造出了有效需求,于是经济循环得以重启,德国因此率先“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现在许多知名的德国品牌,都是在那时被保住的,梅赛德斯那时造的是战斗机,而保时捷当时最著名的产品是坦克和自行火炮。

    同时期的美国政斧确实也搞了不少以工代赈的项目,但这绝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全部,充其量只能说是应对眼前问题的一些技术手段,如果单凭这个说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那就有些太名不副实了。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最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它造就了美国庞大的中产阶级,通过提高工人.权益和福利保障把社会的收入结构从“金字塔”状变成了“枣核”状。从这点上看,罗斯福新政的提出,倒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之苏联模式成功的影响——当时美国的保守派在抨击新政时,就曾指责罗斯福总统搞的是“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多出了两万多个百万富翁(那时的百万富翁相当于今天的亿万富翁),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国家的经济总量在扩大,可消费能力实际上是在不断下降。打个比方说,一个家产十万的中产阶级会买一辆汽车,但一个家产百万的富翁不可能“按着比例”去买十辆汽车,创造消费的主力应该是这些家产十万的人,而不是那些百万富翁。

    而罗斯福推行新政的具体手段,则是强化政斧权力,跳过议会和最高法院,直接以行政方式来推动,用当时美国人的话说,就是“独.裁”。注意,在当时独.裁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那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在搞独.裁,在他的治理下,意大利的经济状况非常不错,因此还受到了丘吉尔的热捧。美国作家,最有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