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六章 集思广益

大唐极品闲人 第六章 集思广益(3/5)

时感觉国库还有些钱,便都砸进去了,到后来有了更急迫的事情需要用钱。却拿不出钱来,事情耽误了,财政也透支了。

    就像后世的满清政府一样,虽然满清政府的岁入不过几千万两,但是应付一国之事,应该是富富裕裕的,可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规划,结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越来越填不满,最后导致政府为了维持,只能不断的盘剥百姓,越加腐化。

    如今大唐有了这项财政预算制度,基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内阁的阁员在年初就能作一个宏观把控,最大限度的控制财政赤字,把有数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大唐的财政支出从无序变成有序。

    在内阁决定之后,再将这项政策拿到朝会上去讨论,这种讨论已经不是施不施行的问题,而是让各级官员拾遗补漏,使政策更加完善,更符合大唐的实际情况。

    甚至将这项政策通报全国,让各地官员以及普通百姓加以讨论,但凡有意见的,都可以上书朝廷,这是杜睿主动提议的,财政预算是他从后世带来的一种政策,用到大唐这种君主制社会上,到底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他心里同样没底。

    三个臭皮匠,还能顶一个诸葛亮呢,财政预算将关系到大唐今后的国策制定,以及各部门的运作方式,官员的绩效评估,甚至有可能在大唐引发方方面面的变革。

    如此重大的一项政策,杜睿觉得有必要交给整个大唐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加以讨论完善,这可是关系着国运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闭门造车。

    而且杜睿还有更为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让全国的百姓都参与到这项关乎着国运民生的大事中来,激发百姓主人翁的意识,他们学会关心政治,甚至对朝廷施政,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正如杜睿所料想的一样,这项政策一经公布出去,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是地方官吏,学子百姓,三教九流都开始热烈讨论这项政策。

    很快,杜睿就看到了他所期望的一幕,一个名叫杨宏斌的蕲州学子通过当地的官府直接上书内阁,提出了一个相当有针对性的意见,

    他提出,财政预算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个绩效审核部门的协同,某一笔钱拨给某个部门后,最后绩效如何就需要对这个部门进行核实,不能光看这个部门的年底工作报告,否则财政预算就是一纸空谈,反而给了各部门官员更多以权谋私的机会。

    同时他还提出,财政预算能否起作用,关键看审计司的职责履行得怎么样。审计司掌握着各门部的预算审核权,权力过大,必须另加以制约。否则若是审计司官员贪赃枉法,接受某些官员的贿赂后,在审计预算时予以偏袒,则财政预算制度反而会害国害民,国库的钱都花到了不该花的地方,或者说本不该花这么多钱,结果却多支出了好几倍。

    可以说杨宏斌这个学子一眼看到了问题的核心,并且真知灼见的指出了财政预算这项制度的脆弱性,以及应该完善的地方。

    杜睿在一次内阁会议的时候,根据杨宏斌提出的这些意见,修改政策的同时,还给予钱帛嘉奖。

    杜睿当真会留下这么大的疏漏吗?

    以他的见识,当然不会给自己,给大唐挖下这么大的一个坑,他之所以只是笼统的提出财政预算的政策,而不是将后世那种比较完善的制度直接照搬过来,就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够集思广益,一起来讨论,完善。

    毕竟每一项制度的实施,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试验,研究,完善,这样一来,能够将全天下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他们一起来关心这个庞大帝国的发展,岂不更好。

    在杨宏斌这名学子被朝廷嘉奖之后,各地的官员、百姓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毕竟这项政策原本就是关系着国运民生,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如今还能得到嘉奖,他们自然乐意开动思维了,结果,短短的时间内,关于这项政策,全国各地就汇集了许多改良意见,但凡有见地的,内阁都会予以接纳,并给予嘉奖。

    真算来,这也是朝廷发现人才的一个机会,而百姓为能参与到国家大政中来,也倍感兴奋,对朝廷也更加拥护。

    历朝历代以来,百姓都被冠以无知小民的称呼,朝廷在施政的时候,很少会估计到他们的感受,可是现在朝廷居然愿意接受他们的意见,并且重视他们的想法,这让他们岂能不兴奋。

    总体而言,财政预算这项政策的推出,全国上下支持的声音占了八成以上,也只有那些思想守旧,顽固不化的老官僚才会大肆抨击,反对到底。

    对于这样的人,杜睿再一次展示出了他的铁腕手段,但凡是反对的,一律罢免。

    杜睿之所以要等到明年再去实施这项政策,主要还是因为一项新政策的出台,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所接受,就算是面对着天下的官员,杜睿也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阶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